文/鄭力軒〈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現代金融體系蘊含了兩個層資訊不對稱而帶來的重大道德風險。一方面, 股市的誕生帶來了所有權與控制的分離。表面上看來,股東是公司的擁有 者。然而由於任何上市公司都有成千上萬的小股東,不可能由所有股東親 自治理公司,因此勢必由少數大股東甚至經理人掌控公司實際營運。換言 之,經營權的掌握者有充分的動機利用職務之便把股東的共同資產轉移成 為私人財產。而一般股東往往因沒有掌握公司運作的資訊而無法監督經營 者。另一方面,銀行的誕生促成了聚集資本以及創造信用的能力,但由於 銀行的資產多數來自於存款大眾。因此,銀行的經營者也有充分的動機將 存戶存款轉化成自己私人資產。由於金融體系的道德風險,金融市場的治 理在一個國家經濟體系的運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金融市場治理的失敗常常 帶來嚴重的後果。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所帶來長達十多年的蕭條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閱讀全文: 力霸教訓談員工參與公司治理重要意義文/ 孫友聯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
2006年悄然已近尾聲,為台灣社會留下幾許驚嘆號!除了永無止境且早已 讓人失去耐性的爆料、弊案新聞,以及歹戲拖棚的朝野惡鬥之外,可以讓 人津津樂道的記憶,或許就是台灣之光王健民的風光十九勝和台灣國家棒 球隊亞運精彩逆轉秀,以及台灣名導演李安「斷背山」的揚名國際!但回 顧2006年,到底有什麼事值得台灣勞工去記憶,回答這個問題就顯得格外 的無奈! 因為不僅是較為負面的事件居多, 在勞動政策及立法進度上, 2006年的記憶:空白!
閱讀全文: 勞工記憶空白的2006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過去幾十年來,隨著移動於各國移住勞工(migrant worker)人數的日益 增加,移住勞工的各項議題,遂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議題,其中包括他們 的勞動權益、生活、文化,以及仲介剝削等問題。然而,除了少數優勢者 得以享受著移動所帶來的更大經濟機會,對於大部份移住勞工而言,『移 動!』意味著『再邊陲』,從各國的經驗我們更不難得到這樣的結論,移 動,就是剝削的開始!
閱讀全文: 還給移住勞工尊嚴工作與生活的權益文/賴萬枝(台灣勞工陣線 理事長)
2004年的總統大選,「新憲法」意外的成為藍綠兩大陣營難得的「政治共 識」,無論是陳水扁總統的2006制憲論,亦或是連戰先生超前的2004修憲 主張,台灣需要一部符合現狀的新憲法,將成為台灣民主發展一個重要的政治議程。
閱讀全文: 勞動憲章,新世紀勞工運動的新使命文/林宗弘(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博士生)
最近「台灣邊緣化」論成為媒體的熱門話題,然而,綜觀近年來的兩岸經 貿與全球化發展,「台商中心化、勞工邊緣化、中產下流化」才是真正的趨勢。
閱讀全文: 過度開放、無效管理的「就業危機」文/白正憲(台灣勞工陣線理事)
二月二十三日自由廣場「台商回流外銷特區」一文,主張「特區內的 外勞沒有最低工資的限制」,並自問自答提出一些贊成的理由。惟外勞工 資可否與基本工資脫鉤,贊成或反對討論多年,因其牽涉甚廣,包含國際 貿易規範、國際勞工公約、國內社會政策及產業政策等,可說茲事體大, 並不單純。筆者反對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理由淺顯。
閱讀全文: 外勞工資、基本工資不應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