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友聯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
2006年悄然已近尾聲,為台灣社會留下幾許驚嘆號!除了永無止境且早已 讓人失去耐性的爆料、弊案新聞,以及歹戲拖棚的朝野惡鬥之外,可以讓 人津津樂道的記憶,或許就是台灣之光王健民的風光十九勝和台灣國家棒 球隊亞運精彩逆轉秀,以及台灣名導演李安「斷背山」的揚名國際!但回 顧2006年,到底有什麼事值得台灣勞工去記憶,回答這個問題就顯得格外 的無奈! 因為不僅是較為負面的事件居多, 在勞動政策及立法進度上, 2006年的記憶:空白!
回顧過去六年的勞動記憶:2000有縮短工時雙週42小時,2001年有「職業 災害勞工保護法」,2002年有 「就業保險法」、 「兩性工作平等法」, 2003年有「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而2004年則通過了解決大部份勞工領 不到退休金問題的「勞工退休金條例」。2005年,至少有兩件事值得大家 去關注,其一為創下台灣金融史上第一次成功罷工的台灣企銀工會罷工事 件,其二則是讓台灣勞動人權嚴重受挫但至今卻沒有絲毫反省的「高捷外 勞事件」;此外,政府行政及立法部門並沒有通過任何的法案。至於即將 飛逝的2006年,記憶更是完全空白,除了幾項勞動法規的小幅修正,以及 不斷上昇的「外勞人數」之外,政府幾乎在勞動政策上沒有任何的作為, 而勞工團體所殷切期盼的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等「勞動 三法」的修法,以及勞保年金化的修法工作,則完全在原地踏步,擱淺在 勞委會的反覆研議之中。
回應2006年的「空白記憶」,期望2007年的大立大破,勞工至少可以從幾 個方面來監督政府的施政,並要求民進黨政府兌現他們過去對勞工的競選 承諾。筆者認為,勞動三法的修法、國民年金及勞保年金等公共年金體系 的建構,以及外勞政策的監督,為2007年工會團體監督政府的重要指標。
首先,針對所謂「勞動三法」的修法,從2001年經發會共識以降,陳舊的 勞動三法大翻修一直都是勞工及工會團體監督政府施政的重點,尤其,工 會法自1929年立法以來,只經過數字無關痛癢的修訂,其中不合時宜及扭 曲工會發展的條文(廠場工會)、工會組織型態的重組(包括產、職業基 層工會分類及工會聯合組織)、工會保護條款的落實,以及提昇工會的能 力,都需要一部全新的工會法來加以解決。
我們可以從台灣工會的組織率看出工會法修法的迫切性。以最新的勞動統 計月報為例,2005年台灣產業工會家數為 1,027家,產業工會會員人收則 為618,006人,這樣的工會規模與我們「號稱」 九百萬勞工來互相對照, 組織率僅約百分之七左右,顯然,台灣的政治民主發展並沒有促進工會組 織的普及率,而大部份的勞工被排拒在工會門外,更讓台灣的勞資關係過 度向資方傾斜。此外,團體協約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前者有助於國內集 體協商機制的建構,促進勞工共同決定的能力,至於後者,則是讓勞工在 遭遇勞資爭議時,獲得即時的處理,避免勞工的法定權益受損,亦有立即 修正的需要。
其次,針對台灣公共年金體系的建立,對於勞工退休或老年經濟安全的影 響甚鉅。對於大部份勞工而言,勞基法勞退舊制的無法期待,而勞退新制 和勞保老年給付的普遍偏低,需要建構一個完整的公共年金體系來加以保 護。未來一年,政府應開辦國民年金制度,並儘速完整勞保年金化的修法 ,再搭配勞退新、舊制的退休金給付,提供至少45~60 ﹪所得替代率的所 得安全,還勞工一個有尊嚴的退休生活。
最後,高捷外勞事件讓台灣的人權努力重創,但我們不僅未看到勞委會深 切的反省,檢討外勞政策的適當性,卻反而更加的擴大外勞的引進,勢必 將衝擊國內的就業及勞動條件。根據勞委會統計月報顯示,藍領外籍勞工 在台工作不斷增加,至今已快達到34萬大關,顯然與陳水扁政府所提出之 外勞政策「逐年降低引進外勞人數,保障本地勞工就業權益」相互違背; 而近日勞委會為迎合雇主團體的需求,計劃引進所謂的「夜班外勞」,更 是台灣人權工作的一大挫敗,故未來一年勞工團體將加強監督。
我們期待2007年是一個「勞動法年」,而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國會新 選舉制度之下,勞工團體應發揮在組織人數上的優勢,督促朝野正視勞工 所面對的問題,因為選票,就是保障勞工權益的最佳法寶,而如何發揮集 體的力量,就是未來工會組織領袖們應思考的方向。
本文刊載於2007年3月17日勞動者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