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民主是什麼?
2018年出版
本書翻譯於《What is Social Democracy? A book about ideas and challenges》簡要地介紹了社會民主的重要理念與價值觀,以及瑞典上百年以來社會民主的發展,經由這樣的回顧,可發現社會民主的理念並不是死板的教條,而是在長時間的實踐過程中,透過不斷的理論辯證與經驗累積而來,其不僅務實而且與時俱進,絕非只是象牙塔內的空想。
助印價單本200元(三本以下自付郵資50元運費)。如需大宗下單,請洽勞陣02-23217648
或至下列地點購買
北部
台北市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4-2號4樓
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
公共冊所│The Libratory-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24號地下室
南機拌飯-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34號B1地下室(南機福利站對面)
桃園市
瑯嬛書屋 天河店-桃園市中壢區遠東路135號
新竹縣
MR Book Cafe 月讀。書咖-新竹縣竹北市成功十街105號
作者:英瓦爾•卡爾松(Ingvar Carlsson)&安-瑪麗•林格倫(Anne-Marie Lindgren)
譯者:蔡培元
出版: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叢書系列:FIX系列01
ISBN:9789868870734
規格:平裝 / 164頁 /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緣起
台灣勞工陣線(勞陣)於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成立,一群人,清楚地以「社會民主理念」標示組織發展的路徑,結合工運、進步社會運動,以及進步學術等力量,推動政治民主、經濟民主,以及社會民主等三大核心目標,並希望以此強調自由、平等和社會團結的價值體系,建構台灣成為一個人與人之間相互扶持,沒有剝削、壓迫、平等的福利國家。
因此,成立近三十五年來,勞陣不只持續關注於勞動保護政策和工會組織自主發展,更順應著台灣社會的脈動與需求,在不同的階段推動各項有助於台灣社會團結的社會政策改革,例如全民健保、勞保和國民年金、失業保險及稅制改革等。勞陣相信,惟有不斷的挑戰資本主義商品化運作的市場邏輯,並透過議會政治促進國家資源的合理分配,才能讓社會更趨公平、正義。因此,除了透過工會組織訓練工作擴散社會民主理念之外,出版一直都是勞陣的核心工作之一,希望能夠透過簡單易懂的文字,讓人清楚了解勞陣的理念。三十幾年勞陣的出版能量相當豐碩,其中包括2011年出版的《崩世代》,批判新自由主義下肆虐下財團化、貧窮化及少子女化的惡果,而本書也獲得2012年金鼎獎的肯定。
然而,「社會民主是什麼?-----瑞典的實踐與挑戰」這本書的出版,起緣勞陣於2003年開始參與的「國際社會主義青年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cialist Youth , IUSY)活動。要瞭解IUSY是一個怎樣的組織呢?這必須要從SI這個組織談起。1951年成立的「社會主義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 , SI),一個由世界各國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工黨或是民主社會主義政黨所組成的國際組織。而SI中會員團體的青年部門則共同組成「國際社會主義青年聯盟」,透過各種組織會議、串連全球政治運動與倡議,從而發展各國會員組織的實力並進行跨國合作,使之可以在彼此國家的社會發展中扮演一個更加積極的角色,以促進民主、人權與青年政策。
2012年在雅加達舉辦的IUSY亞太會議中,IUSY秘書處請與會團體重新檢視社會民主在亞洲發展的狀況,並特別邀請瑞典社會民主黨青年團(Swedish Social Democratic Youth League, SSU)代表分享社會民主在瑞典的發展概況,SSU代表另外贈送由瑞典勞工運動智庫 (The Swedish Labour Movement Think Tank)與奧洛夫·帕爾梅國際中心(The Olof Palme International Center)共同於2008年出版的《What is Social Democracy? A book about ideas and challenges》一書,希望能夠作為各國推展社會民主主義的參考,同時,他們希望能夠把這本書翻譯成更多的語文以倡議社會民主理念,而這本書的中文譯本就是這樣誔生了。
北歐國家可說是當代社會民主福利國家的典範,其特色之一即為提供相對較為普及且優渥的現金給付與社會服務,使多數民眾都能享受到政府所提供的社會福利,並藉此凝聚社會團結的共識。儘管社會民主在全球化的挑戰下,其可行性與永續性也受到了多方的挑戰,但事實證明北歐的社會民主體制在全球競爭的浪潮下,仍然屬於適應較佳的制度,雖然在部分政策有所調整,但整體而言仍然屹立不搖,不論在社會平等與經濟發展的面向,皆維持相當好的平衡。
本書簡要地介紹了社會民主的重要理念與價值觀,以及瑞典上百年以來社會民主的發展,經由這樣的回顧,可發現社會民主的理念並不是死板的教條,而是在長時間的實踐過程中,透過不斷的理論辯證與經驗累積而來,其不僅務實而且與時俱進,絕非只是象牙塔內的空想。
在當前台灣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性別、階級、族群等種種不平等問題急待解決的同時,瑞典的經驗與社會民主的理念揭示了一條可能的道路,證明自由與平等並非互斥,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可相輔相成,市場經濟與政府管制不僅並行不悖,還可截長補短,發揮兩者特有的功能與優勢。台灣勞工陣線期待這本書的翻譯與發行,能夠增進社會大眾對於社會民主理念的了解,帶來更多的思考與討論,並為台灣未來的發展與政策規劃提供更多的選擇。
推薦文
追求平等的社會政策不是做功德、也不是烏托邦。在民主轉型步入尾聲,世代與階級對立浮上檯面的當代台灣,朝野黨派政治價值觀錯亂的時代,本書的資訊是公民社會的及時雨。什麼是社會民主?回顧了瑞典社會民主黨的發展歷史與核心價值,以及全球化下所面臨的挑戰,讓我們更深入認識實際運作中的左派福利國家--社會民主黨統治下的瑞典,對台灣的勞動與社會福利政策有所啟發。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社會民主」是台灣面臨經濟與分配正義難題的出路,也是台灣的第二階段民主運動。本書不僅清楚地釐清經濟權力關係平衡對於市場的重要性,也指出無法以市場經濟來涵蓋有限環境資源的議題。它告訴我們,市場應該被放在「公民利益」下來檢視。
-林敏聰(台灣社會民主經濟學社共同經營人、台大物理學系教授)
追求社會民主的北歐國家,已從傳統福利保障模式轉向「社會投資典範」,在慷慨社會福利的基礎上,開始強調實體福利服務、加值人力資本、排除參與勞動市場障礙,福利不再是反生產性。本書透過瑞典經驗,追溯其社會民主的理念、歷史發展與當前挑戰,尤其是在產業政策的彈性創新,福利體系轉型的成功經驗,為正陷入產業升級瓶頸、勞動條件停滯及分配不均的臺灣,提供一條可茲借鏡的出路。
-呂建德(中正大學社福系教授)
德國社會民主黨創黨人、工運領袖倍倍爾(A.Bebel)曾說過:「人世唯一不變之事,就是人世之事永遠在變。」社會民主理念與實踐,雖歷史變遷中浮沈,但總有核心價值與意涵,扮演著貫穿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那條紅線。本書的瑞典經驗,足為深思。
-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讀後感-公衛人眼中的社會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