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目前位置:
- Home |
- 勞動論述 |
- 勞動數據
204期-
2017年全國研發經費較2016年增加6.1%
2017年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高 6.4 歲
一、2017年全國研發經費較2016年增加6.1%
研發代表一國的產業發展實力,而根據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第216號,我國研發經費在2017年總額達到5,767億元,較2016年增加6.1%,研發經濟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為3.31%,亦略高於2016年3.17%。根據統計,各類研發單位中,以企業部門的4,541億元,占比達78.7%為最高,年增8.1%,其次為政府部門的696億元占比12.1%,已較前一年度減少2.0%,其他則為1530億元,年增0.9%。其次若按研發類型觀察,我國研發經費向以技術發展為主,106年為3,993億元(占69.2%),年增7.0%,其次為應用研究1,323億元(占22.9%),年增5.8%。在研發人力部分,2017年研發人力全時約當數為25.6萬人年,較105年增2.0%,其中以研究人員15.0萬人年(占58.8%)為主,年增1.8%,其次為技術人員9.2萬人年(占36.0%),年增2.3%。
二、2017年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高 6.4 歲
零歲平均餘命(平均壽命)為衡量國民健康及生命消長最直接的指標,可具體反映醫療水準的進步及成果的差異。依據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第21號,我國國人平均壽命於2013年首度達80歲,2017年達到80.4歲為歷年新高,再依性別觀察,2017年女性平均壽命為83.7歲,高出男性 6.4 歲。至於健康平均餘命則是代表國民身體健康不需依賴他人的平均期望存活年數,依衛生福利部統計,2016年我國健康平均餘命為71.2歲,近3年變動不大;另觀察平均壽命與健康平均餘命之差距,則年數愈短代表對家庭照顧者負擔愈小,2016年差距為8.8年,較前一年度略為縮短0.2年,顯示我國長照服務的需求負擔仍舊極大。再與主要國家相較,2016 年我國平均壽命及健康平均餘命均較日本的84.2歲及74.8歲為低,但高於美國、中國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公布之全球平均72.0歲及 63.3歲;另就不健康之存活年數觀察,2016年我國為8.8年則與全球平均8.7 年相當。
203期-
7月份薪資年增2.65%工時年增4.5小時
1-7月加班工時較去年同期僅增加0.1小時
今年1至7月大學及以上學歷求才需求低於高中職
女性經濟戶長家庭占比近三成
一、7月份薪資年增2.65%工時年增4.5小時
根據主計總處9月10日新聞稿,我國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於7 月底的總人數為768.6萬人,較6月底增加0.62%,在薪資部分,1至7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0,769 元,年增2.55%,總薪資年增4.08%。其中7月份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0,933元,年增2.65%,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後的7月總薪資平均為51,669元,年增6.90%,主計總處表示,應是7月份為部分廠商發放員工酬勞及績效獎金所致。
二、1-7月加班工時較去年同期僅增加0.1小時
根據主計總處總計,7月份全體受僱員工總工時平均為175.5小時:與上年同月比較亦增4.5小時。至於1至7月總工時平均為166.5小時:較上年同期增加 0.3小時,其中正常工時增加0.2小時,至於加班工時則增加0.1小時;7月加班費平均為1,835元,較上月增加0.16%,較上年同月亦增9.36%;在全體受僱員工加班工時及加班費部分,7月全體受僱員工加班工時平均為8.1小時,較上月減少 0.1小時,較上年同月增加0.3小時;1 至 7 月加班工時平均為 8.1小時,較上年同期增加 0.1小時。1至7月加班費平均為1,796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90%。
三、今年1至7月大學及以上學歷求才需求低於高中職
根據勞動部統計今年1至7月透過公立就業服務體系求職總人數為41.9 萬人次,其中女性21.9萬人次、男性20萬人次,總人次較上年同期減少5.6%;在求才部分合計74.8 萬人次,同樣減少7.8%,且求供倍數則為 1.8 倍,意即即每位求職者平均約有 1.8 個工作機會。在教育程度部分,求職人數以「大學及以上」學歷 15.8萬人次(37.7%)最多,高職學歷12.4萬人次(29.6%);在求才人數以不限學歷 27.4 萬人次最多占比達36.7%,「高職」學歷 16.6 萬人次次之,占比為22.1%,「大學及以上」學歷求才人數僅7.0 萬人次甚至較高中學歷的求才人數更低,顯示高學歷在就業市場仍舊面臨供需失衡。
四、女性經濟戶長家庭占比近三成
根據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170號顯示,2017年全體家庭戶數為855.9萬戶,其中女性經濟戶長家庭為249.5萬戶占全體家庭的29.2%,其中女性經濟戶長家庭人口為2.53人,男性經濟戶長家庭則為3.29人,因此反應在家戶可支配所得部分,女性經濟戶長家庭平均為83.6萬元,較男性109.4萬元低25.8 萬元,但若以人均計算則2017年女性經濟戶長家庭每人可支配所得33.1萬元,男性為33.3萬元,差異不大。
202期-
北部地區基本工資可負擔租屋明顯不足,且臨界勉強可負擔租金上限
2017年起勞保財務開始出現收支逆轉
家庭收支調查反應租金壓力日愈沉重
一、北部地區基本工資可負擔租屋明顯不足,且臨界勉強可負擔租金上限
勞工陣線針對六都進行基本工資租屋能力調查,並以30%基本工資所得(即租金6600元以下)為可負擔租金上限,勞陣發現,基本工資所得個人可負擔上限租屋數量占六都租屋總量為26.21%,其中台中市不論是總出租屋數(16582戶)或個人基本工資租屋所得上限的屋數(5058戶),均為六都之冠,而排名第2的台北市雖有合計15173戶出租屋,但符合基本工資所得個人可負擔的租屋市場則僅有745戶,占比僅4.9%,反應基本工資族群在台北市極不容易尋覓到可負擔價格租屋,相對之下占比最高為台南市的60.0%,顯示台南市整體出租住宅市場中,有高達6成的租金低於6600元,可見基本工資可負擔租屋分布頗不平均。此外,將所有租屋依租金分六個級距進行觀察,勞陣發現六都中6600元以下租屋,大多集中在5000至5999元的租金級距,且占比達35.5%、其次為6000至6600元的5485筆(占比為31%),顯示個人基本工資租屋的租金主要是落在基本工資的25%至30%的勉強可負擔範圍,若租金持續成長,將超出所得30%的可負擔上限。
二、2017年起勞保財務開始出現收支逆轉
根據勞保局統計,勞保的財務在2017年時發生史上除了少數幾年一次給付的擠兌之外的首度收支逆轉,也就是支出大於收入,2017年度勞保總支出3895.4億元,大於保費收入的3633.6億元,負262億元。勞保在2009年開始有了年金給付之後,短暫地讓勞保的支出大幅降低,不過隨著領取年金的人數快速累積,只進不退,在2017年底曾加到100萬人,2018年五月已經增加到109萬人,而這個領取年金人數成長趨勢要22年後超過平均餘命之後,才會減緩,由此可見,2017年的勞保收支逆轉,負262億元,也就是吃本金的開始,未來每年侵蝕本金的金額將更巨大,推估2018年將負360億元,也就是曾加一百億元負成長,對於目前6997億元的勞保基金能撐多久,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問題。
三、家庭收支調查反應租金壓力日愈沉重
居住權是國際普遍認同的基本人權之一,但這種不證自明的天賦權利,在高度依靠貨幣經濟並將居住權視為個人資本成就的社會,卻是逐步退縮。現代常民觀點多將住宅視為儲蓄價值及累積資本利得的途徑,無論投資或自住都期待著未來增值兌現,導致居住已從使用價值轉向交易價格,已非基本人權,而是經濟實力的鏡映,也是可負擔者才配享有的經濟權利。當前我國租屋市場也反應此一趨勢,根據2016年家庭收支調查,所得五分位中最低所得分位,僅住宅服務一項的支出,就經已占家庭消費支出的32%,所得次分位也達到28%,其中房地租的支出更是家庭支出的最大壓力源,倘若房租持續成長,對於低所得家庭的消費衝擊必定更加惡化,甚至構成全面性的居住排除。
201期-
3月份本國籍受雇員工平均實質薪資48,545元
工會組織概況顯示成長有限
人口老化連帶遺族給付的負擔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一、3月份本國籍受雇員工平均實質薪資48,545元
蔡政府上任屆滿二年,但社會各界抨擊施政不佳的批評浪聲卻此起彼落,而行政院更連續由院長賴清德領軍,於520前夕為執政辯護並提出小英政見的落實藥方。然而副院長施俊吉日前一席「外勞拉低本國勞工薪資」的說法,並聲稱「2017年實質總薪資來到42271元,創歷史新高,2018年第1季實質總薪資每月更達59,852元,為18年來同期最高」的說法,卻引發社會強烈質疑與抨擊。而根據主計總處5月10日所公布3月工業及服務業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顯示,3月份扣除外籍及部分工時員工後的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其經常性薪資僅及42,909元,即使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總薪資平均仍未達5萬實為48,545元,因此若將上述名目薪資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則3月份的平均實質總薪資只會更低。
施俊吉所聲稱的59,852元是行政院將1至3月份的薪資進行平均計算並納入物價而得,然而1至3月份間因全國普遍發放年終獎金,使得總薪資大幅衝高進而產生「夢幻數據」,例如1月平均薪資為59,053元、2月平均薪資更高達86,304元,行院引用此一時期數據的背後目的無不希望減緩社會對施政成彰低落的不滿。然而,僅引用第一季統計而非全年度的薪資調查做為台灣薪資不低的引證,不僅難以完整呈現勞工薪資實態,而施俊吉更逕自將低薪責任全數導向外籍移工身上,實已突顯賴內閣與蔡政府的執政失能不僅無力解決低薪困境,恐難以全面兌現當年總統大選的政見支票。
二、工會組織概況顯示成長有限
工會組織一直是觀察一個國家或地區勞動權益與勞動意識的重要指標,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勞動人口雖屬增加趨勢,但工會會員人員卻不增反減,此外職業工會的存在雖為自營作業勞動者提供參與社會保險的管道,但長期以來非勞動人口利用職業工會圖取較高的勞工退休福利。根據勞動部統計月報顯示,我國二大工會類型,即職業工會及企業工會,不論家數或人數,職業工會均超出企業工會甚多,如2017年底職業工會即多達4150家、會員數高達271萬3398人,而企業工會則僅有895家,全國會員58萬1531人,而此舉也直接影響我國工會組織率的真實性狀況,因為官方長期也將職業工會家數及人數並計於工會組織之中,造成工會組織及人數嚴重虛胖。
三、人口老化連帶遺族給付的負擔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我國現行社會福利體系中遺族給付的概況。主計總處2018年5月15日國情通報指出,依國際勞工組織(ILO)規範,遺族給付範圍涵蓋死亡給付、喪葬津貼及遺屬年金等。而2016年遺族給付總額為376.3億元,較前一年增加5.7%(20.2億元), 其中現金給付為284.1億元、實物給付為92.2億元,若以計畫型態觀察,主要是以社會保險項目支出337.6 億元多達9成,而社會救助及福利服務則合計僅38.7 億元。社會救助及福利服務計畫中,中央與地方的負擔各為16.3億元(中央)、22.4億元(地方),分占42.2%及57.8%,顯示隨人口老化,遺族給付的負擔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199期-
職業傷害給付一年給付超過70億元
僅2017年上半年度,全國社會志願服務時數已超過2千萬小時
住宅貸款占個人消費貸款超過8成
一、職業傷害給付一年給付超過70億元
職業傷害影響勞工甚深,因此對職災的給付亦可視為企業將建構安全勞動環境的成本予以外部化。根據國際勞工組織規範,職業傷害給付範圍涵蓋與工作相關之傷害、疾病、殘廢及死亡所給予給付。我國2016年職業傷害總給付金額為74.5億元,較前一年度減少 2.6 億元(3.4%)。主計總處認為是持續推行勞工職業安全保護措施相關減災方案所致;其中現金給付 44.7億元占6成左右,實物給付則有29.8億元。若依計畫型態,則是以社會保險型態支付的68.5億元占9成以上,至於社會救助及福利服務則僅有6.1億元;主計總處2018年國情統計通報第13號也顯示,社會保險職業傷害給付的68.5億元中,以勞工保險 67.3 億元(占98.3%)為最大宗;而勞保職業災害給付在2016年又以醫療給付29.1億元(占43.2%)以及傷病給付的22.7億元(占33.7%)為主。
二、僅2017年上半年度,全國社會志願服務時數已超過2千萬小時
在政策的推波助瀾下,參與志願服務成為全民運動,而依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106 年6月底全國縣市政府登記有案之社會類(含社會福利類及綜合類)志願服務團隊即多達4,817隊,已較前一年度增加13.3%,其中以屏東及宜蘭最多,且全國總志工人數高達26.2 萬人,且僅106年上半年社會類志工服務時數即高達2,004.8 萬小時,較之前年同期增加26.0%。其中女性志工人數為男性之2.2倍;50 歲以上志工人數占約6成6,若按身分別分析以家庭管理者占28.0%為主,工商界人士占22.2%居次,退休人員及學生各占13.7%及12.8%。再依服務類別分,則以老人福利服務時數占26.4%)最多,其次為為綜合福利服務的438.8萬小時(占 21.9%)與社區福利服務 376.6 萬小時(占 18.8%)。
三、住宅貸款占個人消費貸款超過8成
消費者貸款是指金融機構承作以購置住宅與消費性支出等用途之個人貸款。根據主計總處2018年國情統計通報第12號指出,近年消費者貸款餘額持續升高,2016年底為 7.7兆元,年增率2.9%;2017年11月底總計消費者貸款餘額更增加至7.9兆元,而依中央銀行統計消費者貸款業務中以購置住宅貸款為最大宗,2017年11 月底規模竟高達6.6兆元,占比達83.6 %,居次的個人消費性貸款則僅有8,896億元(占11.2%)規模,顯示當房價持續攀升,已對內需產生造成嚴重的消費資源排擠,也必然連帶壓縮到其他非住宅相關產業的發展空間。
198期-
一例一休成效(一)-工時降低出現預期效果
一例一休成效(二)-勞動生產力指數提高
大學以上學歷缺工需求低於學歷不拘
勞動參與率有提升趨勢,但成長仍緩
一、一例一休成效(一)-工時降低出現預期效果
一例一休被行政院形容為勞資社會的三輸政策,然而根據主計總處的薪資及生產力統計資料,以105年與106年間同期總工時變動進行比較即可發現,105年間月正常工時低於160小時的月分僅有2、4、9、10月等4個月,而106年截至8月已出現1、2、4、5月低於160小時;再以加班工時觀察,106年明顯低於105年且至今最高加班工時僅8.1小時,與105年動輒8.5小時以上相比,一例一休不僅已經發揮工時減少的效果,甚至勞動紅利亦有擴及各行業的趨勢。
二、一例一休成效(二)-勞動生產力指數提高
生產力一向被視為企業最主要的競爭力來源之一,而生產力的高低也被解讀為企業的效率指標。根據主計總處薪資及生產力統計資料,將105年與106年的第一季及第二季進行比對,包括每人每月薪資、加班費均呈現提升的趨勢,顯示一例一休並未造成薪資衰退,甚至加班工時下降的同時,加班費卻逆勢提升的加薪效益。此外,進一步比較生產力,不論從產量或產值,兩年間Q1及Q2同期均明顯增加,顯示勞工獲得較佳報酬,雇主亦獲得更佳生產力的正向效益,顯示一例一休政策對於勞資雙方均有正面意義,甚至是達到雙贏的效果。
三、大學以上學歷缺工需求低於學歷不拘
缺工一直是資方要求開放外籍移工或釋出更多勞動彈性的主要訴求。而根據主計總處2016年統計,全國企業缺工職缺中,以技藝有關工作、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為最大宗占總缺工缺額的28.9%,其次為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占23.8%。而針對教育需求顯示,全國缺工需求中以學歷不拘為大宗,占32.3%,其次為高中(職)27.7%,至於大學及以上的高學歷需求僅20.7%,顯示目前缺工仍以中等學歷為主,相對之下亦壓縮高等教育的就業機會。
四、勞動參與率有提升趨勢,但成長仍緩
根據主計總處人力資源統計,我國106年截至10月止,其勞參率與101年相較在各年齡層均呈現提升的趨勢,其中又以50至54歲區間為成長幅度最高,自67.73%增加至72.36%,其次為30至34歲是由86.4%增加至90.97%。然而15至19歲、25至29歲以及65歲以上的三個年齡區間,勞參率均成長極為有限,顯示這些年齡層仍存在不少的就業阻礙。
197期-
大學學歷初任人員經常性薪資僅比17年前高出百元
女性單薪成為低所得家庭大宗
低收入戶數及人數近期略有減少
多數行業平均薪資低於總體產業平均薪資
一、大學學歷初任人員經常性薪資僅比17年前高出百元
根據勞動部統計資料,2000年至今,各學歷初任人員的經常性薪資大多略有成長,平均值從24681元增加至26723元,增幅為108.3%,其中研究所以上學歷由30836元增加至33313元,為各學歷增加最多者,然而,大學學歷的初任人員經常性薪資經歷17年,卻僅從28016元提高至28116元僅增加100元,而專科學歷也僅從25119元增加79元,顯示兩項學歷的貶值程度極為嚴重,而企業則從中搏取更多的人事成本利潤。
二、女性單薪成為低所得家庭大宗
根據衛福部兒童生活狀況調查,約10萬戶中僅母親有工作之兒童家庭,高達49.80%,家庭平均每月支出低於3萬元,與父母均無工作家庭的54.40%極為接近,相較之下73.1萬戶男性單薪家庭在同一條件下則僅有26.1%,父母均有工作者更僅有18.8%,顯示育有子女之職業女性在當前就業職場仍處於所得偏低的弱勢狀態。單薪家庭因所得來源僅有單親經濟家長,而較核心家庭更容易淪為低所得家庭。
三、低收入戶數及人數近期略有減少
根據衛福部的低收入戶統計,2015年底我國低收入戶數為14.6萬戶,總低收入人數約為34.3萬,僅占總人口數尚不及1.5%。根據歷年資料顯示,2009年起因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以及2010年社會救助法修法放寬導致低收家庭在人數及戶數的雙重成長,而此趨勢延續至2012年後戶數及人數才出現緩步減少趨勢。
四、多數行業平均薪資低於總體產業平均薪資
根據主計總處2016年人力運用調查顯示,我國2016年5月全體產業平均薪資為3萬7094元,而低於此一平均值之產業別中,又以服務業居多,其中住宿及餐飲業之平均薪資僅2萬6226元,僅及總體平均值的7成,而支援服務業的2萬8432元也僅及76.6%,成為名符其實的低薪產業。
196期-
未達身心障礙法定進用機關為約1500家
製造業勞動成本指數高於產出勞動成本指數
製造業Q1成長7.2%,Q2成長2.4%,顯示景氣持續回升
我國研發經費支出排名全球第9
一、未達身心障礙法定進用機關為約1500家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目前企業依法應進用身心障礙者之家數近1.7萬家,而20016年底義務機關實際進用身心障礙人數為8.2萬人,進用率(即實際進用人數/法定應進用人數)達146.2%,但未達法定進用之機關仍有1500家占 8.9%。再依障礙類別觀察,企業進用對象主要是以肢體障礙者占比最高,達40.4%,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占14.7%居次,其次依序為智能障礙者占 10.7%及聽覺機能障礙者 9.7%,4者合占逾七成。此外,在縣巿別分布上,義務進用機關以6都占七成六為主,又以台北市占近3成最多,其次依序為新北市、高雄市、臺中市及桃園市,皆占1成左右。
二、製造業勞動成本指數高於產出勞動成本指數
根據勞動部公布最近一期勞動統計年報資料顯示,我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力指數於2016年大幅成長至108.4(以2011年為基期100),並超過同期製造業的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106.62,代表製造業企業在近期由勞動生產力所獲得的成長已超越勞動成本支出。就長期而言,製造業支應在勞動成本的總額自1994年後即持續降低,但同期的勞動生產力指數則是不斷上升,對應當前的低薪環境,顯示我國製造業持續壓抑勞動成本而提高獲利,是導致持續性分配不均的主因之一。
三、製造業Q1成長7.2%,Q2成長2.4%,顯示景氣持續回升
依主計總處國情通報137號統計結果,2017年6月工業生產指數較上年同期成長3.1%,其中製造業於Q1成長7.2%,Q2則維持2.4%成長,顯示製造業景氣持續回升。以中行業觀察則電子零組件業、化學材料業、基本金屬業及機械設備業均增5.3%、1.1%、0.3%及8.4%,電腦業則減9.2%。在服務業部分,第2季的批發業營業額高達2兆4,495億元,增加4.2%;零售業營業額9,971億元,減少0.2%,至於餐飲業營業額1,107億元則是增加2.6%,顯示我國總體產業維持穩定成長。
四、我國研發經費支出排名全球第9
主計總處國情通報134號依據OECD統計基準比較2015年全球42個國家按購買力平價(PPP)折算後之研發經費規模。全球研發經費以美國5,029億美元最多,其次中國的4,088億美元及日本1,701億,我國則以337億美元排名第9,且年增率為3.6%;另就研發經費占 GDP 比率,2015年我國占比為3.1%,低於南韓的4.2%及日本的3.5%,在42國中排名第6。
195期-
4月總體失業率為3.67%,青年失業倍數仍超過3.16倍
1-3月實質經常性薪持續倒退17年
歷年1至3月加班費大幅增加一成
生育第1胎生母平均年齡為30.7歲,較10年前增2.6歲
一、4月總體失業率為3.67%,青年失業倍數仍超過3.16倍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7年4月之總體失業率3.67%,較上一年同期降0.19 個百分點,而依年齡層觀察,各年齡層中仍以15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達11.62%為最高,其次則為25至29歲6.61%,若以總體失業率相較,則青年失業率仍高達總失業率之3.16倍,顯示青年失業狀況仍屬嚴峻。此外,在就業人數部分,1-4月平均總就業人數達1,132.5萬人,在服務業之就業人數占59%、工業則占36%,在行業項中以其他服務業從業人口的336萬人為最高,其次為製造業的303.7萬人;就增加人數而言,1-4月的平均數是以批發及零售業增加1.5萬人、製造業增 1.3 萬人較多。
二、1-3月實質經常性薪持續倒退17年
根據主計總處歷年1-3月薪資及生產力統計顯示,受到物質壓力的影響,我國受雇者之實質性經常性薪資仍舊成長有限。在每人每月薪資部分,今年3月總薪資平均為44,144 元,其中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9,781元,非經常性薪資(含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等)平均為4,363元,占比約9,8%,而1至3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9,607 元,雖為歷年同期最高,但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78%,實質經常性薪資僅較前一年度增加0.79%達37,703元,卻仍較2000年的37,740元更低,顯示企業吝於分配造成薪資成長遠不及物價。
三、歷年1至3月加班費大幅增加一成
一例一休上路至今仍爭議不斷,不過若根據主計總處之統計,今年1至3月工時平均為162.4小時:較上年同期減少2.0小時,其中正常工時減少2.1小時;在加班工時部分,1至3月加班工時平均為8.0小時,較上年同期增加 0.1小時。至於加班費則有極明顯的提升,今年1至3月加班費平均為1,685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42%。依此結果推測,一例一休政策雖有助於提高整體加班費用,但亦可能因為總體薪資偏低而提高加班意願造成加班時數的增加,因此提高整體薪資應列為勞動政策之最優先。
四、生育第1胎生母平均年齡為30.7歲,較10年前增2.6歲
根據內政部主計總處國情通報統計,生育狀況持續受到晚婚及遲育風氣影響,2016年生母年齡以 30~34歲占近4成最多,35歲以上占 27.1%居次,30歲以上合占 67%,雖與2015年相當,但仍明顯高於10年前之占比4成3;而2016年生育第1胎的生母平均年齡 30.7 歲,較10年前增加2.6歲。此外,按生母生育胎次觀察,2016年第1胎占一半,第 2 胎占37.8%,3胎以上僅占約1成,顯示政策上雖持續提供生育及幼兒教育津貼等誘因,但對於刺激生育率仍極為有限。
194期-
女性勞參率逐年上升,且女性人口自2013年已超越男性
2016年性別落差指數(GGI)排名,我國自評排行全球第38名
失業率持續維持在4%以下,但高等學歷失業率仍為最高
一、女性勞參率逐年上升,且女性人口自2013年已超越男性
根據主計總處2017年國情統計042號指出,目前我國女性教育程度及經濟自主能力均較過去提升,惟婚育對女性就業仍有顯著的影響。我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已於2012年突破5成,並呈逐年上升趨勢,2016年為50.8%;就婚姻狀況別觀察,2016年未婚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為62.4%,較 2011年提高2.5個百分點,有配偶或同居者為48.3%,則降0.6個百分點,有配偶或同居者中,占8成之「子女均在6歲以上」者,勞動力參與率43.8%,較2011年降1.1個百分點,「尚無子女」及「有未滿6歲子女」者勞動力參與率較高,分別為70.8%及64%。
此外,女性人口自2013年起超越男性,2016年底為1,182萬人,較男性多10萬人,占比為50.2%,且隨社經環境轉變及受教育年限延長,造成晚婚遲育趨勢明顯,2015年女性初婚年齡及出生嬰兒之生母平均年齡分別續升至30歲及31.7歲,較2011年分別增0.6歲及0.8歲;2016年底15歲以上女性有偶比率 49.9%,則較2011年底下降1.2個百分點;2016年育齡婦女總生育率1.2人,出生嬰兒中,每百名女嬰所當男嬰數(性比例)為107.8人也較2011年略增。
二、2016年性別落差指數(GGI)排名,我國自評排行全球第38名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長期進行全球性別落差報告(The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藉以推估各國之性別落差狀況,我國主計總處則引用WEF的指數計算方式自行編算我國GGI。根據2017年國情統計51號公布計算結果,我國2016年的GGI指數為0.729,較前一年度略為提高0.005,其中4項次指數除「教育程度」為持平,包括「經濟參與和機會」、「健康與生存」以及「政治參與」等次指數均略有進步。主計總處進一步將自編GGI指數與WEF所評比的144個國家進行排名比較,我國列名為38名,相較前一年度排名上升5名,而根據WEF評比,全球性別最為平等的國家仍為冰島、芬蘭及挪威等國。
三、失業率持續維持在4%以下,但高等學歷失業率仍為最高
根據主計總處2017年3月22日發布之新聞稿指出,今年2月份總失業人數為45萬3千人,雖然較1月增加8千人,但主計總處推測應是春節後轉職以及部分臨時性工作結束所致。若以教育程度別進一步觀察,則大專及以上程度者之失業率達4.14%,仍為各學歷之失業率最高者,若以大學及以上程度者為計,則失業率甚至達到4.73%。而此工作年齡層區分,以15至24歲失業率的12.18%為最高,25至29歲則為6.71%,顯示青年與高學歷者仍是當前最主要的失業受害族群。
193期-
2016年前三季全國住宅買賣移轉筆數銳減18.3%
住宅開工申報及建照核發數呈現衰退
工會調查認為最嚴重的勞工問題為薪資過低
高學歷高失業率現象依舊存在
一、2016年前三季全國住宅買賣移轉筆數銳減18.3%
根據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2017年第006號,2016年前三季全國住宅買賣移轉筆數9.9萬筆,較2015年同期減少2.2萬筆,減幅為18.3%,顯示買賣交易量出現明顯下降之勢。且六都中以桃園市與新北市之買賣移轉均為1.9萬筆為最高,合占全國 38.4%;與2015年同期相較,僅桃園市年增11.6%,其他各直轄市移轉筆數均呈衰退,以台中市與高雄市分別減少34.6%、31.5%,減幅最大。
二、住宅開工申報及建照核發數呈現衰退
根據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2017年第006號,2016年1-11 月我國住宅類核發建築執照總量為7.1萬宅、開工申報為6.1萬宅,分別較 2015年同期減少26.9%及19.7%,至於核發使用執照為9萬宅,僅較2015年同期微增0.1%,顯示我國住宅建案已呈現出緩減的趨勢。且進一步觀察核發住宅建照與開工在2013年及2014年的最高峰數量,近二年來之新建案數量確實呈現大幅銳減。
三、工會調查認為最嚴重的勞工問題為薪資過低
勞工陣線於去年底針對工會進行意見收集,其中工會幹部認為國內當前最嚴重的勞工問題排名前五大依序為工資過低(80.9%)、退休保障不足(56.8%)、工會組織不足(38.3%)、外勞爆增(25.1%)以及工時過長(21.3%)。相較2000年的同型調查依序為引進外籍勞工(69.1%)、工會不自主(54.6%)、失業率過高(42%)、領不到退休金(24.6%)、職安保障不足(23.7%),顯示所得持續低靡已使得工會倍感危機。
四、高學歷高失業率現象依舊存在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6年失業人數平均為46萬人,較2015年增加2萬人,失業率平均為 3.92%,較2015年上升0.14%。而失業週數平均為25.1週,亦較2015年延長 0.1 週,至於長期失業人數為6 .9萬人則與上一年度持平。按教育程度別觀察,2016年以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 4.23%最高,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達4.84%,為各學歷失業率之冠,顯示我國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依舊存在。
192期-
主計總處公布總薪資中位數,僅及平均數之84%
1至10月物價指數增漲1.70%,蔬菜價格漲幅達24.20%
104年全國研發經費達5104億元
一、主計總處公布總薪資中位數,僅及平均數之84%
長期以來政府對於薪資的調查一向只提供平均值數據,卻因勞動者高低薪資差異的擴大,造成平均值超出多數民眾實際薪資甚多,例如2015年加計經常與非經常性的薪資平均值高達48,490元,引發民眾對官方統計的質疑。在民間團體的要求下,主計總處於11月初首次仿國際慣例公布薪資中位數統計資料,所謂中位數即依調查總人數之薪資高低排序,取其中間位者之薪資,此調查方法具有免除極端值拉高或拉低平均數的優勢。根據主計總處調查,2015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之中位數為40,853元,相較同年度的48,490元薪資平均數,僅及其84.25%;若僅計算經常性薪資,則其中位數僅有33,434元,較平均值的38,716元,僅及86.35%。此外6年間的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從35,629元成長至38,716元,成長8.66%,相較之下中位數僅從31,110元增加至33,434元,成長7.47%,顯示以中位數觀察較平均數略貼近當前實際薪資狀態。
二、1至10月物價指數增漲1.70%,蔬菜價格漲幅達24.20%
日前因蔬菜價格居高不下,且近期又無颱風損農,導致社會質疑菜蟲從中謀取暴利。而根據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第209號公布資料,10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月漲 1.70%,其中食物類漲幅度5.24%,且蔬菜類價格飆漲24.20%,水果及外食費亦分別增漲7.83%及 1.41%,顯示食品類的漲風已對民眾生活造成不少衝擊。此外,主計總處認為扣除價格波動劇烈項目是各國衡量通貨膨脹的常用標準,故另以不含蔬果及能源類計算出「核心CPI」在10月的總漲幅僅0.96%。然而排除蔬果之核心CPI計算方式,不僅與民間飲食習慣大相徑庭,同時也會忽視低所得者因蔬菜價格居高不下所導致的健康不平等。
三、104年全國研發經費達5104億元
根據科技部統計,去年我國研發經費總額達5,104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幅為5.6%,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為3.1%,其中研發經費高達78.9%是來自民間部門,政府部門僅占21.1%,且比差呈現距逐年擴大的趨勢。且按研發類型觀察,則研發經費多投注於「技術發展」達3,481 億元(68.2%),「應用研究」為1,180億元(占 23.1%),「基礎研究」則僅有443億元(8.7%)。
191期-
薪資供需的巨大鴻溝
基本工資成長是低薪人數減少主因
非典就業已非青年專屬
受僱者薪資主要落在25K至30K之間
一、薪資供需的巨大鴻溝
對比主計總處104年的人力運用調查中的失業者期望待遇,以及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報告中的缺工僱用經常性薪資,顯示我國薪資供需已經出現高度落差,且愈是基層的薪資落差則愈大。其中,一向是企業缺工最多的機械操作或勞力工作,企業給予以薪資僅及於失業者期望待遇的8成,兩者差甚至高達5679元,而不論是技術員、事務支援或服務及銷售的薪資落差達4千元左右,顯示愈是低階或底層的人力需求,需求之間的落差愈大。長期以來,企業持續以低薪壓抑人事成本以提升利益,但此舉卻造成無意屈就者失業,或淪為長期失業者,即使屈就薪資者,也可能淪為薪貧族,難以維持合理的生活。(註:原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報告尚分為「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兩類,為求對應參照方便,故取兩者(24,826元、22,358元)之平均數)
二、基本工資成長是低薪人數減少主因
對比94年及104年主計總處對受僱就業者平均每月收入的調查,其中各年齡層所得低於25K的低薪人數呈現明顯減少趨勢,總計減少近一成的人數。其中以15至24歲青年勞工從60.32%降至46.39%為最大降幅,其餘中壯及中高齡勞工也出現7至9%的減幅。且94年間月收入低於20K的人數為85.4萬人至104年已減至53.4萬人,減少幅度達37.5%。由於同期基本工資亦從15840元增至19273元,顯見大規模低薪人數減少應可推論為基本工資持續成長所致。
三、非典就業已非青年專屬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人力運用調查,我國非典就業人數占比持續呈現增加趨勢,且不若以往大量集中於青年族群,包括部分工時或臨時性人力派遣工作,也在中壯年及中高年層出現,以25至44歲為例,即占總體部分工時人數的26.17%及臨時派遣工作的34.97%。顯示,當非典就業遍布在各年齡層成為就業常態後,將導致青年非典接續落入中年非典及老年非典的可能性也大增增加。
四、受僱者薪資主要落在25K至30K之間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的2015年人力運用調查結果,在當年5月的調查中,我國全日時間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之收入,各年齡分類中包括15至24歲以及25至44歲的人數占比最高區間,均落在25K至30K。而45至64歲此一年齡區間的最多工作收入人數雖落在30K至35K之間,但僅占該年齡層總人數的15.44%,且次多人數亦為25K至30K占14.65%,兩者占比差距僅不到1%;若再依學歷分,則各學歷占比最高的所得區間均一致落在25K至30K之間,顯示年齡及學歷對薪資似已不具絕對影響性。而受僱者薪資均落在25K至30K之間的現象,除顯示我國當前低薪困境實已漫延至各勞動群體外,從25至44歲及45歲至64歲均有高達35.88%、31.22%的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所得低於30K,顯示薪資似已不若一般想像會隨年資成長而有大幅的提升,且25至64歲的主要工作人口中有超過3成以上的低所得族群,更代表低薪趨勢已在當前的職場具有固著性。
190期-
新制勞退基金投資運用情況
非勞動力中高學歷人數持續成長
我國平均失業週期近年來多超過25週
財政部推估2016年退休撫卹支出將突破1400億元
一、新制勞退基金投資運用情況
根據勞動部最新出版的2015年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去年新制勞工退休基金總規模達1.5兆2127億2125元,在基金操作比例中,轉存金融機構(即存款)僅占總額17.18%,換言之,有高達8成3的基金投入各種投資管道,且以國外委託經營佔比達37.48%為最高,投資總額超過5700億元,而委託國內操作規模也占16.31%為2480億元,委外操作合計超過55%。雖然基金大舉投資,若有收益是有助於提高基金規模並回饋勞工退休之用,但投資本身亦隱含高度風險,在全球景氣趨弱之際亦有可能造成鉅額損失,故不宜以提高投資操作當成提高退休保障的策略。
二、非勞動力中高學歷人數持續成長
根據勞動部勞動情勢及業務統計資料庫歷年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非勞動力人口數逐年持續成長,自1991年的592.7萬人增加至2015年的820.4萬人,平均年增幅為4.2%。所謂非勞動力人口指15歲以上因求學或準備升學、料理家務、高齡、身心障礙等未工作亦未找尋工作者。非勞動力人數增加代表退出勞動巿場者增多,且歷年各教育程度中又以大專以上人數成長最為明顯,年增率達15%。推測應是教育普及後女性高學歷人數增加,但受就業歧視或結婚生育等因素而被迫退出勞動巿場之人數持續增加所致。
三、我國平均失業週期近年來多超過25週
檢視一國的失業問題多以失業率作為指標,但在非典不穩定就業時代僅以失業率較難呈現求職困境,根據勞動部勞動情勢及業務統計資料庫統計,我國年失業周期自1993年至2002年為持續增長,雖2002至2007年間出現下降,但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又再度增加至2010年,才逐步下降,但近年來平均周數多超過25周,顯示求職期幾近半年,且2012年起初次尋職者的周期均超過非初次尋職者,代表青年就業仍持續艱辛。
四、財政部推估2016年退休撫卹支出將突破1400億元
年金改革議題持續發燒,然根據財政部日前提供年金改革委員會之資料顯示,我國自2008年以後支應退休撫卹的年歲出總額多維持在1330億至1385億元之間,不過因擔心年金改革導致權益受損造成搶退潮,以致支出大幅增加,行政院2016年的退休撫卹總額預算編列高達1472億元,較前一年度高出6.3%,顯見退休撫卹支出將出現快速成長的趨勢。
189期-
非典勞力人口持續增加,但薪資成長幅度低於基本工資
中低階就業者薪資漲幅五年間僅1~8%
最低所得家庭連續8年負儲蓄
房地租占家庭總消費的最大支出項目
一、非典勞力人口持續增加,但薪資成長幅度低於基本工資
根據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等歸類為非典就業者,自2011年的64.1萬人起,總人數即呈現連年成長,截至2015年已達76.2萬人,增幅為118%;而其平均薪資則從同期的19038元增加至21268元,增幅達到112%。就薪資趨勢而言,非典就業一向與基本工資連動性極高,然而基本工資在逐年有限度的調整之下,同期增幅為116%,已高於非典就業的112%,顯見非典就業在當前就業巿場處境持續惡化,故政府應立即提供制度性保障已是刻不容緩。
二、中低階就業者薪資漲幅五年間僅1~8%
根據主計總處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之收入調查,各職業中屬中低階就業者在2011至2015的五年間薪資增幅約在1%至7%左右,以總體平均薪資漲幅4.1%為界,專業人員、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以及事務支援人力之薪資增幅僅2.6%、1.8%及3.2%,低於平均薪資漲幅;相較之下,屬於底層的服務銷售及技藝設備操作勞力工作者,薪資增幅則高於平均增幅,分別達6.1%及7%,但薪資規模仍僅及2.8萬至3萬元左右。推測底層薪資的提升應是受當期基本工資成長之影響,但也因基本工資成長有限,以致底層勞工薪資至今仍明顯偏低。
三、最低所得家庭連續8年負儲蓄
根據家庭收支調查統計顯示,我國家戶五等分位中,最低所得組自2007年起至今已連續8年為負儲蓄,其中以2007年至2009年間跌幅最深,2年間負儲蓄自1164元快速降至30697元,隨後雖趨緩但負儲蓄仍持續維持在2萬元上下。顯見底層家庭受總體經濟衝擊,所得嚴重不足又無力減少支出,因而陷入長年財務赤字的困境。至於最高所得組,其儲蓄能力在近年內仍維持在65萬元上下,景氣影響不大。
四、房地租占家庭總消費的最大支出項目
根據2014年家庭收支調查顯示,我國全體家庭平均消費支出為75.5萬,其中最重要的居住與飲食項目中,房租水費占比高達21.6%,至於食品類占比則為14.63,顯示維持基本生活要件的經濟壓力並不低。若進一步以五等分位區分,則最低所得組的家庭消費支出中,房地租及水費占支出比重更高達28.9%,而食品則占18.5%,僅兩者支出合計便占去總消費的47%,其結果必然壓縮其他如子女教育、醫療保健等支出項目。面對底層家庭生活壓力仍舊沈重,新政府應立即提出有效對策。
188期-
勞工家庭年儲蓄呈現長期緩減趨勢
銀行存款放款差距擴大,顯示巿場閒置資金過多
上巿櫃公司現金持續增加,卻仍無意加速投資及加薪
2015年僑外投資金額大幅減少17%
一、勞工家庭年儲蓄呈現長期緩減趨勢
根據勞動部2016年2月公布的勞動統計月報顯示,勞工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收入從1990年的52萬多元增加至近95.7萬元,25年間看似大幅增加183.9%,但同期間家庭消費支出亦從37萬元快速成長至75.5萬元,漲幅亦達到204%遠較可支配所得更高,以致勞工家庭儲蓄總額長期是呈現縮減的現象,在1993年勞工家庭平均一年可儲蓄22.37萬元,但2014年僅能存下20.16萬元,而儲蓄量趨減更代表勞工家庭因應生活風險的能力已逐涉削弱,更易因意外而陷入貧窮。
二、銀行存款放款差距擴大,顯示巿場閒置資金過多
透過銀行存放款總額的落差或放款占存款餘額比率(存放比),即可瞭解銀行資金運用效率。根據2016年主計總處49號國情通報指出,本國銀行目前存放款比(即放款總額占存款總額)為73.7%,相較2007年底82.4%的存放比,顯示受金融海嘯影響,銀行放款至今仍維持保守,即使2011年景氣回溫也僅回到77.9%,隨後即緩步下降至低於74%,以致存放款差距已擴大至近9.1兆元,顯示市場閒置資金偏高且政策亦無力將其未導入投資生產。
三、上巿櫃公司現金持續增加,卻仍無意加速投資及加薪
根據2016年主計總處49號國情通報顯示,就近年上市、櫃公司現金流量觀察,2015年9月底現金及約當現金總額達8.7兆元,較2012年底的6.8兆元,增加幅度高度27.9%約2兆元,另購買不動產與廠房設備支出占期末現金比率則逐步下滑,從2012年底的21.3%降至2015年9月底的11.8%,顯示上巿櫃公司一方面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對不動產投資轉趨保留,以致現金部位快速攀升,顯示企業滿手資金,一方面無意積極投資,另一方面又不願大幅加薪帶動薪資成長。
四、2015年僑外投資金額大幅減少17%
根據依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15年核准僑外投資3,789 件,雖較103年增加5.9%,但核准投(增)資金額僅有48億美元,較上一年度減少16.9%(約9.7億美元)。投審會分析,其主因為僑外投資產業類型漸由製造轉為服務,且服務業 投資金額普遍較製造業為低所致,至於製造業中又以電子零組件業及化學材料業投資金額降幅最高,分別較上一年度減少67.1%及64.0%,至於另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則是增加92.9%,顯示外資對我國的主力發展產業前景已轉趨保守。
187期-
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持續提升,但薪資成長有限
墊償基金餘額創新高,但官方對墊付追償持消極立場
低度使用房屋達85萬戶
2015年第4季工業生產負成長5.8%
一、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持續提升,但薪資成長有限
根據主計總處國情通報顯示,我國製造業的附加價值率在2014年為24.8%,達近年最高峰。「附加價值」指企業生產總額扣除在生產過程中投入原物料及半成品等成本後的價值,「附加價值率」即為附加價值占生產總額比重,代表每生產1單位產品,所創造新增價值的能力。2014年製造業的總附加價值達4兆7,586億元,附加價值成長率為24.8%;其中以電子零組件占比達37.1%為最高,且附加價值率成長達36.4%,其次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占總附加價值的11.6%,成長率為38.5%。然而,對比2013年至2014年間製造業平均薪資僅成長3.1%,電子零組件業平均薪資成長8%,但經常性薪資成長僅2%;至於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薪資成長僅5.3%,經常性薪資僅增加2.5%。顯示企業持續獲得高額利潤卻吝於為員工加薪,而企業「整碗捧」更造成分配不正義的惡化。
二、墊償基金餘額創新高,但官方對墊付追償持消極立場
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制度隨勞基法施行至今已歷30年,勞基法28條明訂適用勞基法之事業單位雇主每月需按勞工投保薪資總額萬分之2.5提繳積欠工資墊償基金,雇主一旦因歇業、清算或宣告破產時,勞工被雇主積欠工資、退休金及資遣費等,均可由基金先行墊付後,再轉向雇主追償。根據勞保局總計,截至去年6月底止,墊償基金應提繳單位約48.6萬、應提繳人數約683萬8人,基金餘額為107.9億元,且累計墊付5.7萬人次、墊付總額達40.9億元。然而,主管機關卻對雇主欠款追討密而不宣,不僅勞保局在去年8月份的記者會直指追討形同「跟鬼追」,甚至在2015年5月後逕自將對外公開的「已積欠工資墊償呆帳統計」自官網中撤除,勞保局對於追討的官僚消極,無疑是助長不肖雇主更加肆無忌憚。
三、低度使用房屋達85萬戶
內政部營建署利用台電用電資料,將11、12月平均用電度數低於60度者認定為低度使用住宅。據主計總處國情通報統計,2014年底全國低度使用住宅達85萬戶,雖較2013年底減少0.7萬戶,但是占整體住宅存量比率仍高達10.3%,亦即每十戶就有一戶為低度使用。且進一步觀察各地低度使用住宅戶數,以北部地區的35萬戶為最高,其次為中部及南部的22萬與24.7萬戶,相較於香港空屋率4.3%與荷蘭的4.2%,我國的空屋及低度使用比率仍屬偏高。
四、2015年第4季工業生產負成長5.8%
依經濟部今年初所調查統計結果,2015年12月工業生產指數較2014年同月減少6.2%,若以第4季相較則較2014年同季減少5.8%,其中製造業生產減5.7%,如依主要中業觀察,電子零組件業、基本金屬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與機械設備業分別減 6.0%、15.0%、10.1%及15.9%,僅化學材料業因2014年同季石化廠安排檢修或減產,比較基數較低,成長4.9%。
186期-
照顧服務員從業人員遠低於接受教育訓練人數
國民年金被保險人出現遞減趨勢
我國高齡產婦占比率升至2成3
身心障礙者之勞參率不及二成
一、照顧服務員從業人員遠低於接受教育訓練人數
根據衛福部「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居家服務」統計資料,我國自2009年起歷年照顧服務累計人力從4794人增加至7675人,增加率為160%,但相較之下接受照服教育訓練人數卻從10625人累計增加至86403人,增加率高達813%,顯示大量接受照顧訓練的人力,卻僅有8.8%留在居家服務體系。此外,根據衛福部推估,目前尚須充實照顧服務員達30912人,才足以負擔與日增加的服務案量需求,以當前照服員人力推算等於須立即增加4倍人力,才能勉強滿足。長期以來居家服務大量依靠外籍勞動力,且政府刻意壓低薪資的結果,造成本國服務人力從業意願嚴重偏低,應是造成接受教育訓練者卻未投入職場的主因。
二、國民年金被保險人出現遞減趨勢
根據勞保局統計資料顯示,自2008年開辦的國民年金出現被保險總人數持續下滑的明顯趨勢,2008年底總人數尚有422萬人,但截至今年8月資料顯示人數已降至362.7萬人,減幅將近14.1%。進一步分析被保險人身分,其中屬低收入、身心障礙及所得未達一定標準等由國家負擔部分保費之人數,因具符合資格門檻,故歷年均維持在48至50萬人的相對穩定狀況。反觀一般被保險人數則是明顯遞減,自2008年的393.1萬人降至2015年8月的314.2萬人,減幅高達20%。推測主因應與上述原本應在國民年金納保者紛紛轉投農保,或是利用職業工會轉投勞保,以期降低月繳費用或是增加日後給付有關。
三、我國高齡產婦占比率升至2成3
根據主計總處11月份國情通報資料,我國35歲以上高齡產婦所占比率出現逐年增加趨勢。據該統計顯示,35歲以上高齡產婦在93年之際的占比約為10%,即十名產婦中僅一名高齡產婦,但隨後則持續出現攀升趨勢至103年已高達23%,且30至34歲亦為相同趨勢,自28%增加至42.4%。相對之下,29歲以下產婦占比則明顯遞減,從62%大幅降至34.6%。而此一趨勢雖源自於國人普遍晚婚的現象,但亦不可忽視其高齡產婦比重增加的背後,亦可能存在職場的懷孕歧視、青年低薪等對女性明顯不利的結構因素,亦可能造成普遍性的懷孕推遲。
四、身心障礙者之勞參率不及二成
根據2014年6月份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性別統計分析資料,我國當前身心障礙者各年齡層之勞動參與率,如圖所示明顯偏低,且總體勞參率僅有19.7%,不及二成,身心障礙者受年齡因素影響頗大,隨著25至34歲就業高峰後,就業空間則明顯趨於緊縮。該統計分析也顯示,身心障礙勞動力人數合計21萬2千人,其中就業者為18萬9千人,失業者則為2萬3千人,失業率高達11.0%,相較同期總體失業率3.92%,高出2.8倍,顯示當前的就業環境對於身心障礙者仍充滿歧視與不友善,即使法令明定「進額定用」,但大多數企業仍只繳納代金卻無意雇用身心障礙者,致徒有法令保障而無實質意義。
185期-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給付已近就業保險給付之半數
勞動基金投資效益銳減
失業率持續下降但怯志工作人數反上升
近半數企業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不足
一、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給付已近就業保險給付之半數
根據勞保局2015年7月統計,2003年開辦的就業保險體系,目前全國投保單位為48.77萬個,被保險人數為649.9萬人,平均投保薪資為31,436元,而給付部分,2009年甫增列給付的育嬰留職停薪資津貼,其請領件數在近年來快速成長,今年7月該項給付件數為4.1萬件,僅略低於失業者之健保補助,且給付金額為7.7億元,遠高於失業給付的5.6億元。且依比重觀察,則該給付項目占比已占就業保險總給付的48.9%,實與失業給付、失業者健保補助、職訓津貼及提早就業獎助等原主要保險項目之給付總額相當。若依此成長幅度,則給付項目之間,恐將產生資源排擠。
二、勞動基金投資效益銳減
為了提高勞動基金規模,政府大舉將新舊制勞退基金、勞保基金及就業保險基金投入股巿,以期透過收益率的提高達到財源補足的目的,然而,隨著近期全球景氣復甦力道趨緩、中國經濟成長動能減弱、美國升息等全球金融市場成長動能不足,根據勞動基金運用管理局所公布的最近運用情形報告,今年度1至6月各勞動基金的收益率明顯疲弱均不足1%。在股巿充斥內線交易及國際景氣不明之際,政府大量以勞動基金救巿,徒然增加投資的不確定性並墊高基金的承受風險,並使勞工未獲其利先蒙其害。
三、失業率持續下降但怯志工作人數反上升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最近就業與失業狀況,8月份就業人數為1,123萬人,較上年同月增加12萬人,增幅1.08%;至於總失業率在8月份則降至3.90%,在年齡、性別及學歷部分,各組失業率皆下降,不過15至24歲青年失業率仍高達11.87%。然而,失業率持續降低的同時,被排除於勞動力外的「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以開始工作」(即怯志工作者)人數,卻從去年8月的14.5萬人增加至15.1萬人,增幅為3.27%,且包括派遣、臨時工及部分工時人數近年來亦持續攀升,顯示低失業率不乏是將失業者擠向非勞動力及非典就業的結果。
四、近半數企業身心障礙者定額進用不足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身心障礙公私機構定額進用狀況,其中各公、私部門實際進用身心障礙者之進用率在2015年5月底為139.2%,且未達法定進用機關數從 2009年底的1828 家降至2015年5月底的1549 家,占總應進用義務機關比率從12.9%,降至9.5%,官方表示定額進用制度已逐步落實並有效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然而,根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6月份資料,全國私營企業中卻仍有高達43.8%未足額進用,且公部門未足額進用比例亦有13.44%,顯示企業拒絕進用身心障礙者仍是普遍現象,且對於違法不進用單位,現行制度亦只能要求繳納代金,缺乏其他強制手段,以致身心障礙者之就業權至今仍無法有效伸張。
184期-
高職、專科學歷人數維持平穩
青少年勞動力大幅減少
青少年職災比例明顯偏高
購置住宅貸款持續增加
一、高職、專科學歷人數維持平穩
外界常認為大學教育的擴張是導致基礎技術人力銳減的主因,但根據勞動部統計年報顯示,在1995年至2014年的20年間,高職及專科人數雖已不及大學學歷者的快速增加,卻仍能維持穩定成長。大學學歷人數從1995年的82.1萬人,至2014年間已增加至283.7萬人,成長幅度高達345%。然而2014年的高職人數為285.7萬人,仍較1995年增加25%;專科人數也從1995年的109.2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186.3萬人,成長幅度為170%,顯示基礎技術人力仍屬穩定。
二、青少年勞動力大幅減少
生育率降低已造成少子女化的現象,對於勞動力供給亦產生影響。根據勞動部2014年統計,我國15至24歲青少年勞動力持續出現減少的趨勢,自1978年的184.4萬人降至2014年的88.6萬人減少幅度達48%,其主因除生育率降低之外,因教育普及致導該年齡層多因學生身分而列為非勞動力人口,亦是成因之一。至於25至44歲的主要勞動力在1996年以後已呈現成長趨緩,在2010年達到630萬人的高峰後已出現下降現象2014年已降至624.2萬人。至於45至64歲勞動人口是大幅度成長,顯見我國勞動力主力已從青壯年開始過渡至中高齡。
三、青少年職災比例明顯偏高
15-24歲青少年只佔全體就業人數的6.86%,但是其職災發生率卻異常的高,顯示台灣青少年勞工發生職災的情形相當嚴重。根據2014年勞工保險統計年報,勞保職災給付人次當中,15-24歲者占總數的15.65%,但其實青少年只占就業人口的6.86%。相較於25-44歲者占就業者的54.11%,職災給付人次也只占53.02%,而45-64歲者占就業者的36.91%,其職災給付人次也等比例地占了30.33%。由此可見,台灣青少年勞工的職災發生率異常地高,這可能與青少年初入職場,因工作經驗與職前訓練不足,造成職災風險提高,值得勞動部關注改進。
四、購置住宅貸款持續增加
根據中央銀行今年7月發布資料顯示,我國消費者貸款自2005後呈現緩步成長的趨勢,自6.58兆增加至7.24兆元,成長幅度僅有10%左右。但各項消費貸款中,唯獨購置住宅貸款的總量出現大幅成長,2005年至2015年中,增加達2兆元,增幅達51%,而占總消費者貸款比重也從59.6%,快速成長至81.76%,顯示高居不下的房價,不僅衝擊一般民眾的消費支出,更對其他消費性貸款產生嚴重排擠。
183期-
護理人員薪資增加是真心還是謊言
我國工會組織類型以職業工會為大宗
美國工會組織率降低的同時,財富也出現集中化趨勢
製造業的勞動薪資報酬成長遠不及勞動生產力的成長
一、護理人員薪資增加是真心還是謊言
根據台灣護理產業工會所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雖然政府一再強調已盡力提升護理人員的薪資待遇,但護理人員的薪資卻出下滑的趨勢,對比2013年與2015年的兩次調查,大學學歷的護理人員平均薪資降至41046元,與兩年前相較竟減少2906元;從醫院層級來看除區域醫院的護理人員薪資有所提升外,包括地區醫院與醫學中心的薪資出現減少1747元及698元的現象。工會質疑,醫護人力仍舊處在長期在高工時、低工資、高離職率壓力下,甚至還被變相剝削。
二、我國工會組織類型以職業工會為大宗
根據勞動部2015年4月勞動統計月報,我國工會組織率為33.7%,較2000年的38.5%不增反減,且從工會組織狀況來看,企業工會明顯萎縮從2000年的1175家、61萬3963名會員減至2014年的905家55萬1367名會員。產業工會自工會法修正開放後2014年已達142家7萬2781名會員規模,至於職業工會仍是最主要類型,從2000年的2613家227萬9498人增加至4088家272萬5373人,顯示我國工會組織仍以職業工會為主,與國際主流的企業工會或產業工會相差甚多。
三、美國工會組織率降低的同時,財富也出現集中化趨勢
根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院(EPI)統計,美國的工會組織率在1940年到1960年間達到高峰之後即持續下降,但在此同時,美國收入的TOP10%富人的占全體所得的比率,與工會組織率出現明顯對比,在1940年到1960年工會出現組織率高之際,前10%富人占全體所得從即40%下降至30%,且自1990年開始工會組織率一路下降至目前12%左右的低點,反之美國亦出現財富高度集中,前10%富人甚至占有50%的總所得,顯示工會組織率的高底對貧富差距具有明顯的影響性。
四、製造業的勞動薪資報酬成長遠不及勞動生產力的成長
根據2014年4月的勞動部統計月報顯示,以2011年為基期(即100),則我國製造業勞動生產力指數從2000年至2014年間呈現穩定成長,從57.48增加至103.46。然而屬於企業支付勞動報酬的單位產出勞動成本指數,則從2000年的144.75在隔年一度成長至149.85,隨後即一路下滑,2010年甚至出現98.84的低點,且近4年成長仍舊有限,2014年間也僅有101.09,顯示勞工仍未獲得應有的經濟果實。
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持續攀高,但實質薪資仍倒退
2014年我在中國進口市場占有率降至7.8%
2014年旅行收入創歷史新高,但旅客平均花費不增反減
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給付中服務業給付逐年增加
182期-
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持續攀高,但實質薪資仍倒退
2014年我在中國進口市場占有率降至7.8%
2014年旅行收入創歷史新高,但旅客平均花費不增反減
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給付中服務業給付逐年增加
一、台灣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持續攀高,但實質薪資仍倒退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3年我國製造業附加價值率 23.4%,較2011年的21.9%持續成長,其主因主計總處認為與近年農工原料價格下跌,降低原物料投入成本加以企業不斷研發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所致,且與主要國家比較,我國因產業特性偏向代工或側重零組件生產,製造業附加價值率相對較美、日為低,與南韓則相仿。主計總處認為2014年因原油價格下跌,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可望持續提升,應有助於帶動企業獲利改善,並為員工加薪、消費、投資及稅收等創造有利條件。但以目前普遍性低薪與產業外勞人數持續爆增現象,企業提高附加價值率並不等同於員工獲利可同步增加,且實質薪資仍倒退15年,顯示分配正義仍未伸張。
二、2014年我在中國進口市場占有率降至7.8%
主計總處日前發布中國巿場占有率資料,其中依中國大陸海關統計,2014中國進口總值為1兆9,603億美元,較2013年增0.4%。主要進口國中,以自德國增 11.5%幅度最大,其次為美國增加4.2%、南韓則增加3.9%,而來自台灣的進口值則減2.8%。在中國進口市場占有率部分,仍以南韓 9.7%為最高,並較2013年提高0.3個百分點;日本8.3%居次,台灣國則由 8.0%降至7.8%,與美國並列第三。
三、2014年旅行收入創歷史新高,但旅客平均花費不增反減
依據中央銀行國際收支統計,我國2014年旅行收入創歷年新高,達到147億美元,較2013年的123億美元增加18.9%,2014年來台旅客人數為991萬人次,亦創歷年新高,但來台觀光又以中國旅客的399 萬人次占40%為最高,甚至較2013年增加38.7%,雖然觀光人數爆增,但平均每位旅客在台花費2014年為1,479 美元,而較2013年減少58美元減幅達3.8%,顯示為吸引中國觀光客而削價競爭的問題仍持續惡化。
四、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給付中服務業給付逐年增加
根據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林宗弘在「過勞之島」一書的導讀文章中指出,隨著台灣的都市化、產業外移與轉型,台灣就業人口中已經有六成屬於服務行業,其中許多行業的就業者較為年輕,例如高雄氣爆與桃園火警所造成的消防人員傷亡,絕大部分都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台灣服務行業的工作現場或企業規模偏小、且管理上較為松散、違法超時加班嚴重,然而其工作風險並不小。儘管總體上來看,由於與經濟循環造成的總工時亦即暴露程度的影響,台灣職災案件數起伏不定,服務行業所造成的勞保職災案件正在迅速提升。
181期-
台灣年總工時居高不下
每5名出生嬰兒就有1位生母年齡大於35歲
就業保險給付項目中,育嬰津貼首度超越失業給付
65歲以上高齡者平均每月生活費,女較男減少2成
一、台灣年總工時居高不下
根據勞動部國際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台灣的總工時高達2124小時,長工作時數遠高於美國1788小時、日本1735小時、德國1388小時。即使對比鄰近的韓國,雖然年總工時也達到2163小時與台灣相去不遠,但韓國是從2003年的2424小時逐步下降,十年之間縮減10.7%,而台灣卻只縮減2.4%。此外,對比韓國十年來實質薪資成長率約為20%,台灣則是負3%,顯示降低工時與減少薪資並無絕對關係。相反地,降低工時也可能會有產業調整體質,淘汰血汗產業,促進薪資提升的功能。
二、每5名出生嬰兒就有1位生母年齡大於 35歲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台灣的新生嬰兒出生數不僅大幅減少,連母親生產年齡也逐步提高。其中,出生嬰兒母親年齡在25歲以下,由1975至1979年過半比率的高峰期,在2013年已劇降至不及2萬人約1成左右,而生母年齡大於35 歲的比率,在2013年合計19.5 萬出生嬰兒中就占22%,遠較2003年增加13%,而生母介於30~34歲的比率在2013年為42%,增幅亦達15%。女性生育年齡推遲,內政部認為除增加各種不利母親與胎兒的風險外,亦可能減少生育數量進而影響人口成長與結構,但相對而言,父母身心更成熟、經濟狀況相對穩固為其優點。
三、就業保險給付項目中,育嬰津貼首度超越失業給付
就業保險自2003年開辦時,失業給付超過所有給付的八成。2009年金融風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隨就業回穩失業率下降,失業給付占比亦逐年下降,至2010年已降到62%。但根據勞動部統計,2009年就業保險新增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後,申請人數快速上升,造成育嬰津貼給付持續飆升,從2010年的31.2億成長至2013年11月已達57.7億元,並首度超越失業給付的57.5億元。而占就業保險給付比重,亦從起初不到二成,至今年11月時,己占總給付的42.9%。而目前立法院有意將請領育嬰津貼門檻從過去三年必須滿一年年資,降低為半年。如此一來,育嬰津貼給付將更為擴大,進而降低就業保險因應失業潮的調節能力。
四、65歲以上高齡者平均每月生活費,女較男減少2成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3年「老人狀況調查」顯示,雖有62.3%高齡者認為日常生活費大致夠用,但亦也多達1/4(25.3%)的高齡者認為不足;而高齡者的主要經濟來源仍以子孫輩奉養居首,但已出現降低的趨勢,2013年重要度為43.9,較2009年前次調查的48.3 為低。降低的主因在於政府救助或津貼的重要度出現大幅提高,2013年的重要度增加至36.2,較前次調查增加6.5。此外,該調查亦顯示,高齡者平均每月可使用的生活費約12,875元,其中男性14,066元,較女性高出2成,顯見女性高齡者仍處於相對經濟弱勢。
180期-
台灣中高齡女性就業大不易
公共托育比率,六縣市低於15%
自來水普及與污水處率率存在嚴重區域差距
建教生人數出現下滑,電子電機科比例最高
一、台灣中高齡女性就業大不易
比較OECD國家與台灣各年齡層女性勞參率,不難發現台灣女性因受教育時間較長,進入職場的時間明顯晚於其他國家,但約於25歲達到就業高峰後,隨即碰到婚育年齡,從此大量退出職場,呈現一去不回的圖形。與各國相較,台灣女性於40歲之前就業率高於日、韓,但其後於勞動力成熟年齡區塊的就業率即遠低於日、韓,與跟德國、瑞典比較,我國成熟女性勞動力的流失更只能以「嚴重失血」來形容。以55歲至59歲女性勞參率相較,台灣僅剩36.36%已遠低於韓國的54.8%,更不及德國、瑞典的一半,我國社會力明顯落後其他國家甚多。(資料提供: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二、公共托育比率,六縣市低於15%
現代社會雙薪家庭普及,幼托服務的需求量大增,而提供受薪階級負擔得起的托育服務,更影響著勞動參與率及生育率。101學年度開始托兒所與幼稚園」已整合為「幼兒園」。然根據2013年底教育部的「公立幼兒園幼生數」和內政部「2-5歲幼兒人口」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公共托育」比率最低的六個縣市依序為新竹縣11.21%、桃園縣11.74%、新竹市11.92%、高雄市13.73%、苗栗縣13.95%和台中市14.30%,相較於全國總平均的17.25%,尚有差距,顯示不論中央或地方之公共托育系統均有待加強。(資料提供:翻轉選舉運動)
三、自來水普及與污水處率率存在嚴重區域差距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截至2013年底統計,台灣整體的自來水供水普及率約為92%,已達高度發展國家標準,其中嘉義市的99.82%、台北市99.74%、基隆市99.35%,普及率已接近100%,然部分縣巿如屏東縣的普及率仍僅有46.89 %、南投縣為77.95%、苗栗縣78.40%、台東縣79.36%;此外在污水處理率部分,台北巿為100%,遠超過全國平均的66.62%,至於台東縣僅有13.14%、嘉義縣為18.52%,屏東縣亦僅有27.08%,顯示自來水及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在台灣仍存在極大的區域差距。(資料提供:翻轉選舉、工作貧窮研究室)
四、建教生人數出現下滑,電子電機科比例最高
根據教育部建教合作統計,近年來建教生總人數從2010年起開始逐年下滑,2012年已降至2.2萬人,總共減少了7790人。其中以電子電機業下降最多,減少了3426人,占減少量為44%。美容業居次減少1638人,製造業也減少1289人,餐飲業則減少1114人。分析電子電機產業使用建教生的大量減少,主要是2009年初因金融風暴的影響,電子業大量裁員放無薪假,導致失業率創下歷史新高,連帶降低企業進行建教合作的意願。
179期-
房價所得比微降,民眾一樣買不起
物價指數食物類持續飆漲
失業主因以對原有工作不滿為大宗
出口總值與薪資成長不均
一、房價所得比微降,民眾一樣買不起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截至今年Q1台北巿的房價所得比為14.6,代表巿民必須連續14.6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而新北巿房價所得比為12.4,全國則為7.51。與先前相較,雖然各地房價所得比皆略有下滑,新北巿與全國則是在最高處後已連二季下降,但以台北巿與新北巿而言,相較2009年炒房狂潮之前房價所得比僅8.79、7.4,但就房貸占每月所得比例觀察,103年Q1台北巿仍高達61.87%、新北巿亦達到52.53%,顯示政府抑制房價的成效依舊不彰,仍必須回歸全面性房產稅制改革,積極推動採累進稅率的資本利得稅。
二、物價指數食物類持續飆漲
主計總處公布8月份物價指數,與去年共同相較下食物類漲幅高達5.60%,其中蛋類、肉類、蔬菜、水果及水產品價格更較去年同期分別飆漲至19.39%、11.85%、11.16%、6.30%及 5.66%,調理食品及外食費亦分別漲 5.71%及 4.54%。但受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類與石油及天然氣類等物價下跌,抵銷總物價漲幅,使得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月漲幅為2.07%,顯示食品類的物價平穩機制全然破功。
三、失業主因以對原有工作不滿為大宗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今年7月就業人數為1,109.1 萬人,失業人數為46.4萬人較去年7月減少2.3 萬人,各年齡層中以15-24歲的失業率12.83%最高;若依學歷區分則以大學及以上學歷失業5.15%為最高。但據人力運用調查統計,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的非典就業人數持續增加,顯見總體失業率的降低,不排除是失業者轉入非典就業,造成失業率下降且非典人數增加。進一步分析失業主因,以「對原有工作不滿」為大宗多達16.5萬人,與去年同期相較不減反增,增幅更高達3.12%,顯示低薪、長工時的窮忙與過勞環境,已成為失業主因。
四、出口總值與薪資成長不均
政府一向以台灣屬海島型國家,必須大量依賴出口貿易為經濟發展核心,只要經濟成長,則企業與勞工都能得獲益。然而根據主計總處歷年統計資料所示,受全球景氣等因素影響,我國歷年出口總值的年增率漲跌相見,屬於大起大落狀況。但長期而言,出口總值仍是持續擴張;但相對薪資成長率則是明顯趨緩,以致扣除物價因素後,出現實質薪資倒退狀態,以1981年與2013年相較,1981年出口總值為226.86億美元,平均薪資為10,677元,而2013年出口總值達到3054.4億美元,成長幅度達1346%,但平均薪資僅成長至45,664元,漲幅僅427%。顯示政府一再宣稱出口拼經濟,但經濟成果只為少數人所得,絕大多數勞工未蒙其利卻先受害。
178期-
生育率下滑,少子女化危機再現
勞動報酬占企業支出總額比率逐年下滑
高等教育人口超過4成
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平均僅3.5萬元
一、生育率下滑,少子女化危機再現
雖然馬政府早已將人口老化提升為國安問題,但至今仍無有效對策。據內政部統計,2013年國內嬰兒出生數合計19.5萬人,遠較2012年出生數減少達16.9%,而2013年的粗出生率為8.35‰,為史上第三低,僅次於2009年及2010年的7.19‰史上最低。雖然受建國百年及龍年影響,導致生育率略有提高,但缺乏公共托育及抑制貧窮等政策的實質支持,生育率大幅下滑後更加深少子女化危機。此外,按出生嬰兒之生母資料觀察,生母年齡主要分布在 30至34歲,占 41.9%,而35至39 歲較 2012年增加2.4%,25至29歲則減少2.9%,顯示青年貧窮化的結果已造成婦女生育年齡不斷攀升。
二、勞動報酬占企業支出總額比率逐年下滑
根據主計總處甫公布100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結果,勞動報酬占企業支出總額比率呈現大幅下滑的趨勢。在歷年普查中,勞動報酬在80年及85年兩次普查中,占企業支出總額達到14%以上,然而隨後出現大幅降低的現象,至100年的最新普查則占僅8.77%,勞動報酬占企業支出大幅減少的趨勢與實質薪資倒退15年的結果相符。此外同一調查亦指出,100年平均每位從業員工全年勞動報酬為57萬9,265元,較5年前增加7.06%,增幅為近4次普查(為85年、90年、95年及100年)最低。
三、高等教育人口超過4成
根據內政部統計,我國15歲以上人口之教育程度,以大專以上者占40.7%最多,高中(職)者占31.4%次之。高等教育(大專以上)人口逐年增加,近10年比重已上升達11.2個百分點。此外,以25至64歲人口受高等教育比率的國際比較,台灣已達41%,較OECD各國之平均值32%為高,亦高於韓國的40%,但低於日本的46%。
四、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平均僅3.5萬元
根據主計總處102年人力運用調查,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平均僅35,551元。從年齡分布呈現所示,20至29歲青年收入明顯偏低,僅24,269元及31,046元,而30歲以上僅45至49歲及60至64歲兩年齡層的每月收入超過4萬元。此外,未滿30歲的青年中,每月主要工作收入未達3萬元者即多達123.4萬人,約占該年齡層61.3%,顯示青年低薪與貧窮問題正持續惡化當中。
177期-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食物類快速飆漲
購屋貸款5.6兆再創歷史新高
外勞突破50萬,依賴度遠高於日韓
閒賦人口高達76.6萬人
一、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食物類快速飆漲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以2011年為基期(即100),4月份總指數成長至103.73,成長幅度看似不高,但食物類卻明顯飆漲,截至今年4月成長至108.02,與2011年相較3年間累積漲幅已達8%。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雞肉、豬肉、米等17項重要民生物資更已創下62個月以來新高。若以平均月消費6萬元家庭估算,食物的開銷就比去年同期增加772元。顯見薪資不漲物價飆漲的逆分配更趨惡化。
二、購屋貸款5.6兆再創歷史新高
台灣的高房價都是從消費者從銀行貸款後,再推砌出經濟泡沫。根據中央銀行統計,2013年全國銀行總放款約20兆元,其中對消費者購買住宅的總貸款金額高達5.6兆元,比2012年的5.4兆元成長2千億元,更占台灣GDP近4成。消費者購屋貸款占銀行放款總額高達28%,顯示當前的房巿榮景,其實是由銀行鉅額放貸所堆砌的假象,一旦房價下跌引發房地產泡沫化對銀行產生不小衝擊。
三、外勞突破50萬,依賴度遠高於日韓
台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屢創歷史新高,但勞動部聲稱「代表經濟成長」的說法更引發社會極度反感。據勞動部統計2014年4月底在台外勞人數達50.3萬人,但2009年底約35.1萬人,僅4年期間已大幅爆增14.4萬人。目前國內每百名勞工中有4.3人為外勞,對照日本2013年的1.1人、南韓的2.2人,台灣對外勞的依賴遠較世界各國嚴重甚多,對於國內工資水準與失業率更產生不小的衝擊。
四、閒賦人口高達76.6萬人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非勞動力人口原因指出,我國的非勞動力人口急遽上升,而其中「賦閒人口」亦從2006年的52.2萬人快速增加至2013年的76.6萬人。雖然男性占賦閒人口達79%,但2006年至2013年男性的增加比例僅為42.3%,而女性增加幅度卻高達67.7%。由於45~64歲的中壯年勞動力更占賦閒人口數9成以上,因此主計總處推估多數賦閒人口應為退休公務員及民間企業退離人力。顯示在一連串公務員及勞工退休金改革壓力下,搶退潮不僅導致人力閒置惡化,更加重年金財務的負擔。
176期-
台灣上班族睡眠時間遠低於世界各國
廠商短工僅需高中職學歷
韓國大量興建公共租賃住宅
一、台灣上班族睡眠時間遠低於世界各國
台灣果真是過勞之島!勞工工時比人長,睡眠時間比人短。人體每日睡眠所需的8小時,對台灣勞工而言竟是奢望!根據2014年3月份CHEERS雜誌,其依據美國全國睡眠基金會2013年跨國調查,以及同年台灣yes123求職網進行「職場樂活與爆肝調查」顯示,台灣的上班族在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時間僅有370分鐘,也就是6小時10分鐘,遠低於墨西哥的7小時6分鐘,也低於日本的382分鐘。台灣勞工睡眠時間不足的主因在於職場工作時間過長,甚至把工作延伸到下班後的家庭生活。根據主計處2013年的調查,台灣勞工年總工時高達2140小時,遠高於歐美平均的1789小時。長工時所導致睡眠時間的減少,進而影響勞工身體健康,這種長期睡眠不足所導致的疲勞感,是近年台灣因工作促發心腦血管的過勞死案例日益增加的原因之一。即便犧牲睡眠也未必換得高薪,當前實質薪資倒退到16年前,再加上超長工時,顯示台灣勞工已普遍陷入血汗勞動的惡性循環中。
二、廠商短工僅需高中職學歷
根據主計總處2013年統計,全國企業缺工的需求學歷,對大學以上之高等學歷需求不及20%,而需求學歷最高者多鎖定於高中(職)之中等學歷,需求量將近40%。再以區域觀察,製造業及產傳群聚的中南部,對中等學歷的缺工需求甚至高達51.7%及41.9%。此外,全國及中南部對不拘學歷的缺工需求比例約在20%上下,而此類人力需求多是以體力工及低技術為主。顯示產業轉型的失利,已導致產業與教育脫節,當企業的人力需求僅限於中等學歷,便直接壓縮高學歷者的求職空間,導致數百萬名青年空有學歷卻無職場空間可供發揮。
三、韓國大量興建公共租賃住宅
社會住宅是世界各先進國的政策方向,而鄰近的韓國為解決居住正義問題,從1980年代開始由政府興建公共租賃住宅。現今韓國的政策做法是對不同所得級距的家庭提供不同類型的租賃住宅,且數量多集中提供予所得在20~30分位數的低收入家庭,並以市場租金55%~83%提供91.3萬戶長達50年的長期公共租賃住宅。至於國民賃貸住宅則是租期較短,提供對象範圍也較廣,共計71.8萬戶,相較目前台灣僅數千戶的社會住宅,可謂天差地別。
175期-
所得成長不及消費支出,家庭儲蓄呈現下滑趨勢
我國職災死亡率高於世界主要國家
全台銀行放款近半數淪為炒地炒樓銀彈
一、所得成長不及消費支出,家庭儲蓄呈現下滑趨勢
儲蓄是評量家庭收支狀況的重要指標。當家庭的消費支出大於可支配所得,家戶儲蓄即會出現萎縮。而根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國人近30年的可支配所得在1999年後出現成長趨緩,但同期消費支出卻持續增加,以致家戶儲蓄年總額在1999年達到23萬3770元的最高峰後即出現下滑。截至2012年底統計,平均家戶年儲蓄僅剩19萬5891元,衰退幅度較1999年達16.2%。
二、我國職災死亡率高於世界主要國家
根據國際勞動統計,台灣2012年職災死亡千人率為0.032‰,除低於韓國0.12‰(2012年)、美國0.035‰(2011年)外,高於新加坡0.021‰(2012年)、加拿大0.022‰(2010年)、法國0.02‰(2008年)、德國0.02‰(2008年)、英國0.005‰(2011年),顯示我國職災預防措施嚴重不足。且相較新加坡、加拿大、英國等多以全數受雇者統計,台灣職災死亡卻僅統計具勞保身分者,因此實際職災千人率應更為嚴重。
三、全台銀行放款近半數淪為炒地炒樓銀彈
根據2013年中央銀行12月之金融統計月報顯示,2012年全台銀行總放款金額為20兆3725億台弊。其中10.1兆放款屬企業周轉金,而貸款目的為購買不動產則高達8.8兆元,佔總放款比例43.3%,至於用於企業投資的放款僅4269.5億元,占2012年總放款的2%。歷年資料也顯示,企業向銀行貸款購置不動產的比例與金額屬快速增加。1997年僅4兆元15年間成長超過一倍,比例從36%提高至43.3%,而提高不動產購置比重亦對其他支出造成排擠,如企業購買動產比重從1997年的7.4%降至2012年的4.5%、用於企業投資比例也從1997年的2.5%,降至2012年的2%。顯示銀行對企業放款,但企業用投入生產設備的意願遠不如購置不動產,而民眾寄存銀行的存款卻因銀行企業聯手,反成為投機炒地炒樓的主要銀彈,淪為最大受害者。
174期-
8745億元勞工基金進行高風險委外操作
表面好看的勞退舊制家數提存率
外藉勞工行方不明比例增加
一、8745億元勞工基金進行高風險委外操作
統計截止日: 勞保基金2013.10月,勞退新舊制2013.8 月
日前安泰投信前副總謝青良、前寶來投信協理瞿乃正、日盛投信前投資長陳平,接連爆出利用代操勞退勞保基金,進行內線交易或造成基金損失。據勞退監理會、勞保局統計,含勞保及勞退新舊制的三大勞工基金中有高達8745億元約總規模的37%,委託國內外投信投顧公司操作,每年支付代操公司管理費高達數十億元,但其中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未爆彈?
二、表面好看的勞退舊制家數提存率
根據勞委會統計勞退舊制的家數提存率正緩步增加中,雖然截至2013年9月已增加至65.61%,但仍有35%的企業尚未替舊制勞工提撥退休金。至於已提存企業中,大多數也只是開戶並存入少數款項作為應付,例如混油主角大統油品爆出勞退帳戶中僅3.4萬元。隨著舊制勞工陸續屆退,舊制退休金未提撥問題儼然成為即將引爆的核彈。
三、外藉勞工行方不明比例增加
據勞委會統計,社福及產業外勞行蹤不明人數明顯增加,自2009年的10743人增加至2012年的17579人,而截至2013年9月底也有15225人行方不明,其中以越南藉行方不明比例最高,2012年底統計為8.66%,其次為印尼藉4.31%。至今外藉勞工在台行方不明總人數為40158人。
173期-
台灣薪資表現連續11年為四小龍倒數第一
無薪假人數持續增加
高學歷者所得趨減
新北巿空屋近33萬戶居全台之首
一、台灣薪資表現連續11年為四小龍倒數第一
根據勞委會公布的國際統計,在「非農業員工每月名目薪資」項目上,台灣以1549.54美元連續在11年(2002年至2012年)低於日、韓、香、星。其中,日本仍以每月3936.9美元穩定居首;韓國於2002年僅1556.86美元居第四,但隨後一路攀升,2007年更一度超過日本但隔年即大幅下滑,在2012年以2659.16美元排名第三;新加坡則是以3547.32美元穩定維持第二,且與日本逐步拉近中。至於香港則以2118.84美元維持第四名,不過香港自2002年至2012年間薪資漲幅為36.09%,遠勝過台灣的28.9%。
二、無薪假人數持續增加
根據勞委會於9月5日公布的「事業單位實施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累計紀錄表」(即無薪假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無薪假通報家數為34家,通報人數達到2345人,較去年同期相較,家數僅增加11家,但人數卻爆增1740人達到2.87倍,即使是實際實施人數也增加1635人為2.7倍,顯示無薪假有趨於惡化跡象。
三、高學歷者所得趨減
擁有高學歷背景的民眾,年度所得扣除賦稅、利息、捐贈及其他移轉支出後剩餘的可支配所得,近年已出現下降的趨勢。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統計,碩士以上學歷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自2006年達到86萬1942元的高峰後,隨即下滑至2012年的79萬4079元,減少6萬7863元。而大學學歷者在1998年增加至67萬3493元後即開始大幅衰退,2012年只剩50萬1065元減幅高達25.6%,不僅比1993年的61萬1835元還低,甚至還比專科教育者的52萬7901元低了26836元,顯示大學的學歷光環已全然消退。
四、新北巿空屋近33萬戶居全台之首
根據主計總處人口與住宅普查顯示,2010底台閩地區有人經常居住之住宅共計614.1萬戶,占76.1%;無人經常居住且未供其他用途之空閒住宅則有156萬戶或占19.3%,其中以新北巿的空閒住宅數量最多達到32.9萬戶,遠高過台北巿的12.2萬戶及高雄巿的17.5萬戶;再就成長率,新北巿的空屋在1980年僅8.8萬戶,30年後成長率垟273%,且台中、高雄、台南的空屋率皆超過230%,唯台北巿空屋成長率低於其餘四都,僅達125%。
172期-
高學歷新鮮人薪資持續倒退
消費物價指數持續上升
全國房貸總額大幅增加
育嬰留職津貼請領逐年增加
一、高學歷新鮮人薪資持續倒退
勞委會6月公布「初任人員平均每人月經常性薪資」調查,初任人員為初次踏入各工作職場之員工,一般視為各類學歷畢業生之職場起薪。據統計,專科及大學學歷初任人員,其起薪從89年的25119元及28016元,一路倒退至101年的23732元及26722元,唯獨研究所以上學歷起,從89年的30836元增加至101年的31639元,但13年之間也僅增加803元,扣除物價漲幅後實質薪資仍是高度負成長。
二、消費物價指數持續上升
行政院主計總處指出雖然受水果盛產、禽流感,以及抗生素殘留事件影響,食品類價格有下滑,但燃氣價格持續高檔,交通及通訊類也因反映油價而上漲,以致102年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仍較上年同月漲0.60%;但代表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則受基本金屬、電子零組件等價格下跌影響,較上年同月跌1.90%,且已是連續16個月呈現跌勢。
三、全國房貸總額大幅增加
根據中央銀行統計,歷年來全國銀行針對購買住宅貸款的放款金額,呈現急遽上升。2002年放款總額僅2.7兆元,2012年已經倍增至5.4兆元。持續飆高的房貸總額,顯見台灣購屋者壓力已異常沉重,但政府持續透過優惠貸款鼓吹小家庭甚至青年進場購屋,但高房價低薪資的環境,使得購屋者成為終身為建商、投機客打工的房奴。
四、育嬰留職津貼請領逐年增加
勞委會7月初公布《101年就業保險給付概況分析》,當年實計給付金額為135.1億元,其中高達4成8為失業給付、3成7則為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據該分析顯示,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有逐年增加趨勢,101年間育嬰留職停薪的總核付金額49.4億元,較上年增加13.7億,領取該津貼人數達5萬6165人,較上年增加38.69%,請領者中以女性居多占84.07%,平均每人請領5.1個月,請領金額為8.8萬元。分析認為,應是受龍年嬰兒出生數創下近10年來新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