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明芸(台灣勞工陣線教育推廣部主任)
從去年底到現在,短短兩個多月,不論吃的、用的,民生必需品價格皆以驚人的速度飆升,對此,吳揆在立院答詢時表示「糖要減少用量不要太甜,像泡咖啡的糖用得太重,那就可能積少成多;有些是選擇的問題,例如前幾天到花蓮去,請同仁買了碗裝泡麵,發現有售價四十五元的,但是更多二十八元的,也有十五元、二十三元、十八元等,所以『看你要吃什麼樣的材料』,有些不是用碗裝,是用一般袋裝的就更便宜。」
閱讀全文: 通膨吃掉了我們的健康文/楊書瑋(台灣勞工陣線執行秘書)
台灣看似走出金融海嘯的衝擊,景氣復甦,勞工亦擺脫無薪假窘況之際,重新觀察各種官方數據之後卻發現,不僅失業週數增長、勞工大量退出勞動市場、部分工時與臨時或派遣員工大增、實質平均薪資更一口氣衰退到十二年前的水準等現象,可見,勞工就業的春天並未隨著失業率下降而來臨,就業環境正遭逢一波波接踵而來的寒流來襲。
閱讀全文: 沒工作 做白工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外勞在台停留期限,從最早期的三年,逐步修法延長到目前的九年,雖然外勞停留期限的延長,並不必然增加外勞總量,但外籍看護工從二千年的九萬多人,大幅成長到目前的十八萬多人,這也顯示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後,對於老人長期照顧的需求大增的事實。
閱讀全文: 你家的事?國家的事?文/江明芸(台灣勞工陣線教育推廣部主任)
在馬總統接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正式承諾推動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後,各級政府單位開始動起來。但我們更期待的是一個跨部會的小組,號召學者專家、民間弱勢團體理性討論後,一個適宜且周延的住宅方案,而非因選舉考量,急就章地政策買票或政治喊價。
閱讀全文: 我們想要一個家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一個二十九歲的電子業工程師,長期每天早上六點半出門,晚上十二點後才回到家,在某一天趕報告的深夜,猝死在家中堆滿公文的書桌上,父母在記者會的控訴,令人鼻酸動容。他們控訴的其實是,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一個犧牲家庭生活與個人生活的龐大壓榨機制,那是台灣長期以加工出口賺取微薄代工利潤的歷史共業。
閱讀全文: 工程師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