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良榮 (北海道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研究生)
所謂的「法律人」,顧名思義,當然是對法律有所了解,甚至是屬於專 業上了解的人士,其中包括律師、法官、法學者、公或私的法務人員等 ,必須在工作上處理與法律有關的工作者。因此,一般人遇到所謂的法 律問題,總是會去找法律人幫忙,希望能將「一般問題」予以「法律問 題化」,在法律的秩序裡找到一個任何人都必須臣服的「法律回答」。
閱讀全文: 「法律人」對勞動「法」的陌生?文/沈倖如(清華大學社人所研究生)
行政院勞委會於6月11日宣佈已與泰國方面達成協議,原本外加在基本 工資之外、每月2500-4000元新台幣的食宿費用,將改成包含在基本工 資內計算,也就是勞委會一面宣示外勞不能與基本薪資脫勾,但卻變相 的以不調漲基本工資、取消食宿費用來壓低外勞薪資。這種欲透過降低 外勞的勞動條件來挽救傳統產業、提昇台灣經濟的做法,讓人感到錯愕 。不但其有效性令人質疑,勞委會作為國家最高的勞工行政機關,卻帶 頭降低勞工待遇,亦讓人費解。更重要的,搖擺不定、邏輯不一的外勞 政策,更是教人摸不著頭緒。
閱讀全文: 別把外勞當傳統產業廁紙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 執行秘書)
曾幾何時,關廠、歇業和大量解僱與傳統產業、中高齡勞工劃上了等號 ;於是,樂觀的人以為,這是產業結構轉化下勞動力調整的陣痛期。老 兵不死,但已漸凋零!又曾幾何時,大量解僱的裁員風潮,蔓延到人人 稱羡的職場新貴;於是,樂觀的人又以為這只是景氣循環的磨擦現象, 且企業存續和競爭力優先,走了幾個不足為奇。如夢初醒,風華卻已遠去!
閱讀全文: 立即制訂「大量解雇保護法」!文/張烽益(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最近新聞媒體上不斷地報導失業者因心情鬱卒而自殺,甚至是攜子共赴 黃泉的事件發生,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讓這些失業 者走向絕路?
閱讀全文: 失業是社會問題還是個人問題?文/張烽益(台灣勞工陣線代理秘書長)
建立非核家園,一直是台灣勞工陣線的主張。台灣長久以來一昧地過度 強調的經濟發展策略,導致台灣的土地與勞工承受巨大的創傷,而核四 就是這種過度強調「生產主義」之下的產物。台灣過去四十年來,一昧 地強調經濟的成長,導致本國勞工的勞動條件被不斷地壓低,讓資本家 的利潤最大化,短視的經濟開發,讓我們的大地被污染蹂躪,而由下一 代子孫承擔。
閱讀全文: 工運與反核的對話文/劉久源(佳鼎科技中園廠產業工會常務理事)
在人類現代文明未普遍發展之前,這塊土地是屬於所有生物所共有的, 但人類在這片土地以其自我所創定之律法界限了所有的自然律例,鳥兒 少了足夠生活棲息的樹林,魚兒少了足以繁衍的空間及途徑,狗兒走在 空曠的土地也足以致命,數年前的空地業已成為現代的快速道路….。
閱讀全文: 「權益不能靠施捨得來」---佳鼎工會籌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