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書瑋(台灣勞工陣線執行秘書)
都巿更新在現今寸土寸金的都巿,已經成為建商獲取土地的重要管道。然而縱觀各開發規劃,台灣的現時的都更思維明顯是基於經濟目的,而將拆舊建新當成唯一手段。但,同樣的都更模式,國外的經驗卻不難發現,經由地方的積極參與,都更結果往往迸發出人意表的驚喜。兩相對比,不得不反省,我們的都更究竟為何而更新?
閱讀全文: 不在乎天長地久,也不應該只是曾經擁有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演講時,我時常問聽眾是否看過這樣的新聞報導。公車司機忍著痛,把乘客送到安全的地方,看著所有人下車後自己才安心的倒下,然後大家含著淚的說,司機好偉大!但其實,這位司機的家人不需要一個偉大的家人,而是一個可以回家吃晚餐的家人!每一次我舉了這個例子,幾乎所有人都會點頭表達同意,但遺憾的事,我們卻讓這樣的悲劇一再發生。
閱讀全文: 魔鬼藏在細節裡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最近,黑心食品的烏雲籠罩在台灣上空,一片風聲鶴唳,民眾心裡總會懷疑,到底還有什麼是可以安心地吃下肚子?是什麼樣的邏輯,讓這些食品公司自甘墮落淪為「黑心企業」,甚至於有部分「有頭有臉」的企業也宣稱因「誤用」而淪陷,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毀於一旦。某種程度上,這是台灣企業短視近利,一味追求成本降低經營思維下的惡果,在這種思維之下,企業只會無所不用其極地犧牲勞工和消費者權益來換取更大利潤,倘若台灣社會繼續姑息,難保民眾又會暴露在更多未知風險之中。
閱讀全文: 血汗經濟的黑心邏輯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2008年,馬英九總統以拼經濟為號召奪下政權,當年馬英九開出633的政見,即經濟成長6%,失業率3%以下,以及平均國民所得3萬美金以上,但633卻反成為馬政府拼經濟無能的明證,為了擺脫歷史陰影,在2012年連任成功的馬政府團隊不思勞動環境的連年退步,竟期待從「經濟自由」中淘金。
閱讀全文: 自由經濟示範區:一場毀滅性的危險實驗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去年,一天一顆茶葉蛋的基本工資調整案受挫,引發了勞工團體的嘩然,認為這是繼青年22K破盤價、無薪假可以得諾貝爾獎之後,另一個血汗經濟思維的具體力作。但諷刺的是在幾波勞工激烈的抗爭行動後,內閣改組,陳下江上,當時主導基本工資凍漲,沒有信心搞好經濟的政務委員管仲閔,卻在江內閣高升為掌管國內經濟大權的經建會主委,這難道意謂著馬政府的思維:「打壓勞工功勞越大,官也會越做越大!」。
閱讀全文: 我們竟然預約了血汗!文/楊書瑋(台灣勞工陣線執行秘書)
日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提出「工者有其屋」的構想,進行舊城改造和舊工業區翻新,以提供鴻海工程師就近「高貴不貴」的居住社區,打造大型社區,富士康的「造鎮」模式似乎要在台灣出現了!
閱讀全文: 哪門子的社會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