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蔡英文總統於就職演說宣誓年金改革,並在上任後一個月即成立「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由副總統陳建仁擔任召集人。自6月23日召開第一次會議以來,每週召開一次會議,會議以全程直播的方式進行,讓更多關心年金改革的人可以透過參與整個改革的過程,而所有的會議資料也公佈於行政院年金改革辦公室網站。這是政府第一次嘗試以全程公開,並搭配即席手語翻譯的方式討論國家重大社會政策改革,值得肯定,但紛鬧、無效率的會議過程,也開始讓期待改革的人開始懷疑,年金改革將何去何從?
閱讀全文: 年金改革何去何從!?文/洪敬舒(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
隨著教師退休人口遞增,但在職教師人數又因少子女化而遞減,導致退撫基金的教育人員帳戶自103年起出現支出大於收入。一群青年女教師日前大聲疾呼要求年金改革應溯既往,不應片面要求年輕人「晚退、多繳、少領」,否則將發動拒繳退撫基金。
綜觀各國年金制度改革的因應之道,雖不乏「繳多、領少、延後退」的前例,但上述三項作為充其量只是政策工具,並非鐵律,且最終改革能否符合「世代互助」的社會合意,從而落實青年安心與老年安養之雙重要件,方是此次制度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閱讀全文: 年金改革請讓青年心甘情願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勞基法工時修法毫不意外的又成為政治焦點。有別於去年朝野高度共識下的一週四十小時修法,在法制上和實務上落實勞工期待已久的「週休二日」,卻從舊政府吵到新政府,其中又有減少國定假日天數的爭議,不僅引發勞工團體的群起抗爭,雇主團體更揚言退出原本就存在的勞、資、政協商機制,不同光譜的主張雖然多元,但是一個讓台灣社會正視長工時問題,以及重塑集體勞資關係的機會。
閱讀全文: 工時政策爭議的困境與機會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來自中國遼寧的旅行團,19日因遊覽車在國道二號上,從車頭燃燒引發大火造成全團外加導遊與司機共26人全數罹難。根據觀光局的統計,自2008年起,陸客在台灣旅遊意外,共有390人受傷、90人死亡,而搭乘遊覽車造成死傷就有273人受傷、25人死亡,若再加上這次24名陸客罹難,等於有7成的傷者與5成4的死亡者,都是搭乘遊覽車所引起。
閱讀全文: 血汗旅遊+血汗勞動=陸客團悲劇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在與華航公司,針對該公司所屬空服員的勞動條件進行集體協商不成之後,於日前發動罷工投票,在經過長達14天,由工會在台北、桃園、高雄三地設置投開票所,進行無記名投票,最後於昨天(6月21日)開票,工會有2千6百多名華航空服員會員,共有2,548名領票,2,535名華航空服員投下贊成票,遠遠超過法定的過半數門檻,工會預告將在暑期舉行罷工。
閱讀全文: 工會運動新出路──華航罷工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