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OURs都市改革組織理事)
當我們為了居住所有權而犧牲美好生活,合作住宅卻為了美好生活而犠牲所有權。
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中國武漢李文亮醫師被視為這一波世紀肺炎(COVID-19)疫情最早吹哨者。早在2019年12月30日他就對外界發出警訊,但消息曝光後卻被政府以「散布不實消息」逮捕,並要求他簽署「訓誡書」。雖然陸陸續續也有醫療人員、民眾揭露真實的疫情,但也同樣遭受官方的打壓。
閱讀全文: 防疫中的揭弊者,如何保護?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近來,備受國際關注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不僅蔓延中國各省份,造成封城及嚴重死亡案例,並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然而,鄰近國家包括台灣在內無一倖免的出現確診病例,而為了防堵疫情紛紛採取禁止入境、禁止旅遊及暫停航空飛航等強烈防疫措施。除了健康和生命危脅之外,疫情急速擴散及難以預測更造成各國民眾陷入恐慌。
閱讀全文: 穩定僱用也是防疫工作重要的一環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民進黨蔡英文總統以史上最高票數連任後,必須回歸台灣人民日常生活的改善之上,勞工議題是關乎世代正義與經濟轉型的重要根基。
回顧蔡政府第一任任期,最大的兩個政治風暴莫過於蔓延整整3年、歷經2次立法院修法的《勞基法》「一例一休」,以及3次航空業空服員與機師的罷工,其中,「一例一休」在選戰期間還留下國民黨喊出要廢除的政治後座力,一直到現在資方團體還是不放棄要三修《勞基法》的訴求。
閱讀全文: 蔡英文勞動政策新挑戰──平衡世代與勞資需求、回應經濟參與的民主意識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歷經了2017年、2018年兩年兩次的工時修法紛擾,2019年在勞工政策與立法上算是相對平靜的一年。在工時議題上除了零星出現幾件要求擴大四週及八週變形工時、責任制工時等讓工時更彈性化的鬧劇之外,勞動部公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法》算是重大勞工政策上的發展。惟2019年初及中旬的兩場罷工航空業先後的罷工事件,考驗社會對勞工行使集體行動權的認知,以及國內集體勞動權相關保障是否充足之外,雙十連假兩名外送員之死,也突顯許多勞動者曝露在無任何法律保障的問題,引發社會的高度關注。
閱讀全文: 2019年勞動事件與政策回顧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近來,食物外送平台的便利性讓消費者彈指之間就能美食送到家,不過當騎乘機車的食物外送員陸續發生死亡車禍,引發媒體的大肆報導之後,社會開始關注平台經濟下的勞動者與平台業者之間的關係為何?引發一連串的社會高度爭論兩者是承攬還是僱用關係?
閱讀全文: 食物外送員承攬/僱傭的法律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