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3天內連續2起,發生了分屬foodpanda和Uber Eats等不同食物代送平台「外送員」命喪車禍意外事件,讓外送勞動者的勞動處境和相關保障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許多人在事件發生後驚訝的發現,與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擴大外送勞動者,往往必須在平台業者片面約定的「承攬」關係之下,獨自承受高勞動強度和密度的各種風險,包括最常見的交通意外。
閱讀全文: 外送勞動者之死 政府請動起來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隨著通訊科技的日新月異,人手一機的時代提供許多新穎商業模式前仆後繼的養份,各種講求即時和迅速的平台及零工經濟等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與此同時,這種與通訊科技緊密鑲嵌的產業以「新創」的姿態迅速擴散,不僅改變了既有的產業界線,更讓目前受傳統勞動及社會法制保障的職業分類,受到嚴峻的挑戰,許多人投入這些標榜自由、彈性及沒有限制的工作型態,到底是從既有朝九晚五、苦悶但卻受保障的工作中解放,還是陷入更嚴重的剝削之中,成為近年來全球勞工運動關注的議題。
閱讀全文: 走在科技鋼索上的勞動者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從2016年至今,台灣經歷了華航空服員、華航機師與長榮空服員等3次工會發動的罷工,這3次罷工者,都是知名航空公司裡人人稱羨的相對高薪工作者,因此,不管是傳播媒體還是社會大眾,從2016年開始,便出現對罷工行為感到莫名其妙、無法理解的反應,甚有「不爽就不要做,後面很多人等著」、「坐擁高薪還不滿足」的說法,在媒體與民眾的相互增強作用之下,似乎打造出這3次罷工期間普遍的「社會共識」。
閱讀全文: 長榮空服員罷工激起的「不爽」背面:畸形的成功學、勞動法及父權企業文化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僱用安定措施」這個就業安全的專有名詞,對於許多人而言即遙遠又陌生。這是《就業保險法》中的一項就業促進方案,亦即當失業率達到一定的門檻時,政府就必須在「就業保險」下啟動積極的就業促進措施以「安定僱用」,避免雇主因景氣因素而採取裁員解僱手段,讓勞工得以保住工作。
閱讀全文: 「僱用安定措施」啟動門檻放寬的重要意義文/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貧窮經濟研究室研究員)
日前,台北市萬華區「青年一期公共住宅」開放媒體拍攝內部實品屋,不只迎來了記者,也不請自來了里長及幾十名里民抗議市府未保留30%給予當地里民,並高喊「我的小孩都沒有辦法買房了」。顯然,住宅所有權還是台灣社會價值的王道。當社會住宅推動速度緩慢,鄰里又百般阻撓,未來的居住權利還存在什麼樣可能性?
閱讀全文: 人的地位優於資本──住宅合作社,行不行?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
2018年11月9日,台灣勞工團體推動近二十年的《勞動事件法》終於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這是國內勞動訴訟制度的重大變革,更是繼2004年《勞工退休金條例》立法以來,立法院首次通過的一部「全新」勞動法,其立法目的是讓勞工在遭逢勞動訴訟案件時,可以透過「調解」、「審判」,以及必要時的「保全」程序,讓勞工更能迅速、妥適、專業、有效和平等的解決勞資爭議。在立法過程中,除了司法院和行政院會銜提出的版本之外,立法院尚有「時代力量黨團版」、「立法委員鍾孔炤版」,以及包括立法委員尤美女、陳曼麗及蔣萬安等提出的部份條文修正動議,整部法案審查非常迅速,只經過三次司法法制委員會會議及兩次政黨協商即拍版定案,立下了本屆朝野立委合作的典範。
閱讀全文: 勞動事件法立法的意義與未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