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50429 淨零轉型,勞工/工會不能缺席!國內首份「為工會撰寫」的公正轉型勞教手冊/資料庫,公開上線!

2025新聞
on 29 四月 2025
20250429 淨零轉型,勞工/工會不能缺席!國內首份「為工會撰寫」的公正轉型勞教手冊/資料庫,公開上線!

為了環境永續,淨零碳排是必然趨勢,但產業轉型過程必然會使利害關係人(例如勞工與在地社區)受到衝擊,故進一步需強調「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意即「盡力不遺落任何人」,需同時達到政策目標平衡性、社會分配公平性與利害關係包容性。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條第1款第11款也明訂政府機關應「在尊重人權及尊嚴勞動之原則下,向所有因應淨零排放轉型受影響之社群進行諮詢」。然在近期發布的《我國工會對淨零公正轉型的認知與回應》問卷調查結果,揭示受訪工會中近6成不清楚淨零碳排的可能影響,且資方「未曾」就淨零排放影響與因應措施與工會互動之比例,也高達77.6%。

文/劉渤(台灣電力工會理事、台灣勞工陣線主席)

  因「南電北送」輸電塔倒塌所引起的729全台大停電惡夢才剛過去, 921地震所引發的停電再度挑起台灣社會對於沒電可用的不滿情緒,競相 將矛頭指向台電。無論是官方或企業界,要求開放電業自由化的聲音紛 紛湧現,彷彿電業自由化後,一切問題均可迎刃而解。

  一般思考邏輯認為,要解決缺電、限電問題,就是提高電力供給, 開放民間設立電廠,另外還需開放民間興建輸配電線路。這種對於電力 特性與電業性質的無知,並把電業經營當成一般企業,認為個別企業追 求利潤與效率就能達成整體社會最高利益的錯誤邏輯,將使台灣的電力 供應走向極度商品化的噩夢。

  電力在現今社會中已是一項民生必需品,政府必需提供給人民,不 論人民是否富有或是貧困。由於電力具有「不可儲藏」的特性,不能保 存,因此無法像其他貨品在不需使用時,可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凡 此「不可儲藏性」以及「民生必須性」,都再再呈顯電力的「非商品化 」特性,更使得輸送系統的穩定性,成為電力供應最重要一環。輸配系 統的不穩定或中斷,將導致發電廠發出來的電成了廢物,發的越多賠的 越多,打破自由經濟的供給與需求神話。

  長久以來台電以不計成本的代價,在全國建構了綿密完整的輸配電 網路,使得「南電北送」、「東電西送」暢行無阻,無論多麼窮鄉僻壤 ,都可享受到電力供應的便利性與普及性,這種以國民福祉為優先,公 司利潤擺兩邊的作法,顯見台電異於一般民間企業的邏輯。更何況輸配 線路的鋪設,不管在徵收土地、補償權益部分,均涉及公權力對人民權 利干預,這種穩賠不賺的苦差事,豈是一般民間企業願意承擔的,也難 怪現行民間電廠除了要求台電以保證價格收購其所發出來的電的無理要 求之外,更紛紛要求政府出面解決其電廠對外輸送網路的土地徵收與補 償的問題,從這可看出民間企業專挑有利潤的吃,而爛攤子要求政府或 台電解決的穩賺不賠亂象。

  其實台灣目前最嚴重的並非整體電力不足,而是區域電力不均衡, 但是這並不是開放興建區域電廠即可完成。因為台灣還有多少土地可以 蓋電廠?台灣用地越來越難取得,我們更不能放棄環境保護及公共安全 (總不能蓋在地震帶上吧!)的考量,因此即使開放自由化,民營發電 廠也難以取得可蓋電廠的用地。

  總言之,震災後限電的問題根源,不在於「供給面」的開放電力供 給者,而是「分配面」的維持並建立一個穩定且普及的輸配線路,而這 豈是一般的商業邏輯可解決。官方與企業界甚至某些環保反核學者,一 昧地把全面電業自由化、民營化當作解決限電與核能發電的萬靈丹,將 使電力推向商品化的一端,未來「有錢來電、沒錢電電」的商業邏輯, 將使供電成本高的區域,淪為黑暗之城,社會貧富階級差距將因為電力 供應的市場邏輯,而更形擴大。

本文刊載於1999年11月2日勞動者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