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文/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economic democracy08  合作是有人類就存有的社會行為之一,因為對抗自然定律是人類的天命之一,所以藉由多人聯合勞動、集體實現共同目的或目標,遂成為重要的社會建構過程。從集體採集狩獵到互助機制,生產勞動歷史原本隨處可見合作關係;直到近代機械與泰勒化生產的出現,資本主義的職缺配置,奪走了勞動者之間的合作機會,相互支撐的網絡關係也隨著生產異化而疏離,勞動者也從合作的社群淪為競爭的個體。

閱讀全文...

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economic democracy07  桃園中華映管日前宣告破產,1千9百名員工將全數資遣,公司將變現資產支付員工積欠工資與資遣費,另視需求回聘少部分員工。也就是說,華映並沒有關廠倒閉,是因為經營週轉不良必須進行破產重整,然後再重新營運,不過,1千9百名員工就成了犧牲品。
  難道勞工只能默默被動接受資遣?不能有主動取代資方成為經營者的可能性嗎?到底勞工可不可以從受僱者變成資本擁有者、進而自主經營管理?回顧三十多年前的新竹玻璃員工自主管理長達5年的經驗,給了我們許多啟發與教訓。
閱讀全文...

文/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economic democracy06  解決貧困問題一直是眾多研究和對話的主題。可以這麼說,人類從遠古部落過渡到現代社會的過程,貧窮一直相伴相隨。在部落文明中,貧窮或富饒都是集體而非個人,如今則多為個體化或家戶化,因此貧窮可以視為當代社會分工紀律下的產物。既是如此,思考因應策略就不能不跳脫個人歸因,理應回到經濟組織,重新解構內部的分配秩序。
閱讀全文...

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economic democracy05  工會存在的目的不就是幫會員加薪、爭福利嗎?企業賺錢,那個企業工會就應該爭取那個企業的員工加薪,如果那個產業賺錢,那該產業工會不就更應爭取那整個產業的員工加薪嗎?沒錯這些都是工會最基本的功能,不過,北歐的工會居然會自砍武功,同意賺錢的產業不要加薪太多,然後讓不賺錢的產業勞工加薪多一點,讓社會整體勞工都平均受益,這種稱之為「團結工資政策」(solidaristic wage policy),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勞資雙方共識下形成的政策,讓北歐各國的貧富差距遠遠低於歐美各國。

閱讀全文...

文/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economic democracy04  跨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全球經濟步入漸進式復甦。儘管主要國家的失業率已經趨緩,但失業率下降並未替勞工帶來「均富」生活。低工資、不穩定工時,居住成本上升及福利削減的實質收入損失,卻有更多就業者流入貧困。何以勞工奮力掙扎擺脫失業,卻依舊無法逃脫貧困?平台經濟的崛起只怕得負起不小的責任。

平台資本主義的崛起

  平台經濟是共享經濟的資本主義版本。以Uber為例,熟悉脈絡者均知早年為降低碳排及能源消耗逐漸發展出城市內的共乘運動。這種分享與分擔剩餘物資(空置的座位)及費用(油資)作為對應氣候變遷的創新行為,逐漸形成以社會利益為使命的共享經濟(shareing economy)。為快速媒合身在不同角落的居民快速且便利參與共乘,遂出現數據媒合的共乘程式,於是Uber的市場立基-有車者可賺取外快,消費者也減少費用負擔-也隨之出現。直到風險資金嗅到這股新興商業模式的潛在價值,大舉投入各類型平台追求快速獲利,共享經濟也隨著變調並變質為平台資本主義(Platform Capitalism),不僅模糊創新的原初目的,更製造出新的社會問題與矛盾。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