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台灣的私人企業大都是二戰之後,由個人與其家族共同黑手起家,靠著勤儉打拚而壯大,因此,企業經營者常以家父長式管理,恩威並施,常在溫情體恤照顧員工與軍事高壓領軍的兩極之間遊走。企業的家族化,家族緊緊掌握經營權與所有權,並將二者絕對獨佔化,絕對不能與他人分享,更不可能形成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委託專業經理人CEO的事情發生。在台灣企業家族化之下,除非是老闆恩准,員工參與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台灣勞工陣線在1990年起開始推動「產業民主」的理念,並在1996年出版《產業民主、觀念革命》手冊,當時適逢政府大力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因此,「產業民主」就成了國營事業工會自主化以對抗民營化政策的絕佳武器。
閱讀全文...文/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新型冠狀病毒在各國掀起的巨潮,不只讓勞工深受無薪假與失業的苦楚,企業也受傷甚重。在美國,儘管川普總統宣布高達1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其中包括對小型企業提供3,490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但不到2個星期,紓困援助已經見底,卻仍舊止不住經濟重挫與失業率的高漲。因為美國聯邦政府的紓困確保企業得以殘喘,但企業仍然採取裁員、減班等將風險轉嫁員工的削減成本措施;5月初,美國勞工部公布的非農業就業人口失業率已攀升至14.7%,全美超過2千萬人失業,被形容為「戰後之最」。
閱讀全文...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讓企業內勞工持有公司股票分享企業利潤,以增進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更加賣力工作貢獻所長,讓企業的營運更加有競爭力,形成勞資雙贏的正向循環,這也是打造勞資共識的重要手段。
目前,社會上比較熟悉的員工持股概念,大都源自1980年代科學園區半導體產業採取的「員工分紅配股」。當時半導體產業在企業有盈餘時,並不直接發放現金、而是配發股票給員工,而且是依照股票面值來計算;因此,員工轉賣到市場的價差非常巨大,而證券交易所得僅課徵交易稅、不須課徵所得稅,所以科學園區的員工分紅配股就成為高薪資的來源,很多人因為有配股才到科學園區工作。
閱讀全文...文/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