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孫友聯
「被剝削總比失業好」。這是美國經濟學家Paul Krugman描述全球化下的 第三世界國家命運時,大聲的反駁批評全球化者的言論,他認為,被剝削 ,至少還可以活著,但失業,可能連活著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說法,某 種程度上符合了全球化效應下開發中國家勞工被迫接受惡劣勞動環境的事 實,而資本流動及全球生產分工體系發展,地位優勢的跨國集團(多國企 業),挾著資本快速流動的本錢,讓許多國家政府不得不屆從於其海外投 資的意願。但以此同時,也形成了國際市民社會運動的全球連結與矛盾, 更讓國際間市民社會、勞工運動在 「反血汗工廠」(Sweatshop)與「先 求有、再求好」的矛盾之下,練習著全球化架構下合作與衝突。
閱讀全文...台灣勞工陣線 林佳和
在有關全球化的論述上,有一個最基本的理解與解構方向/基調的差異, 簡單的說,就是在對於主要之經濟全球化的質與量的分析上,究竟是將全 球化定性為(1)經濟現實,甚至是今日晚期/新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階段 ,假如不是歷史規律的必然結果的話;或者是(2)全球化是一資本主義 、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型態,是一資本及政治階級(political class)所 進行的計畫(project),它既不是現實,更不是所謂的歷史的必然。顯 然,歐洲左派進行的,是以第二種選項為基調的理解與解構工作,左派必 須自問:我對全球化的理解及對抗策略是什麼?我的理論分析基礎何在? 硬套馬克思的術語來說,假使下層建築的發展階段至此,那麼在這個基礎 沒有改變或推翻之前,我們是否毫無招架之力?我們的上層建築工作又在那裡?
閱讀全文...Kai Burmeister,Vice-President 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cialist Youth
在全球化的無遠弗界,讓公共資源的運用與分配,不再是單一國家的議題。尤其,反映在「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以及許多建構中的國際架構契約(International Framework Agreement),更讓全球公民必須重新去界定公共資源的範圍。從社會民主的觀點,「公共資源」不一定只指有形的資源,資源的分配、環境的保護與評估,都是其涵括的一部份。
閱讀全文...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研究生李彥樺
由於全球化與政治經濟局勢的轉變,使得勞工關係正面臨巨大的轉變與挑 戰。在勞工關係中,被認為有三種主要的行動者:工會(勞工)、企業( 資方)、國家(政府),即所謂勞資政三方。三者組合產生了勞工關係的 各種形式,例如:不同程度的罷工、不同方式的產業民主和參與、不同等 級的協商層級等等。雖然勞工關係的形式可能有所差異,但在探討勞工關 係的領域時,團結、協商、爭議權為仍然是相當重要的核心概念。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