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一項重要特徵,就是各國民國家相互間外資的激增。學理上所稱之所謂外國直接投資,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便急速上升,其理由,一般而言應係全球寡頭式經濟結構的轉型,以及多國籍企業生產過程快速的合理化推動。外國直接投資的輸出國與輸入國,通常均是已開發國家;根據數十年來的觀察,外國直接投資的成長,事實上並未質變全球不均衡的財富分配關係。 


  所謂的外國直接投資(ADI),依一般之定義與觀察指標,係指一國的企業,在其他國家成立該所屬國籍之企業作為分支機構,亦或擁有該企業10%以上之股份資本,基於此目的所進行之所有資本的移轉總和,即是外國直接投資。自1980年始,外國直接投資呈現極其明顯的成長,就其所佔全球社會經濟產出的總值比例來看,外國直接投資從80年代的5%,至2000年止已成長為全球總產出的20%強。外國直接投資之急遽成長,分析上認為主要來自兩個推動的發展過程:其一,透過企業組織的合併與改組,逐漸在已開發國家陣營中,形成全球性的寡頭經濟主體,特別是在1993年以後。其二 – 事實上與前者息息相關的 - ,多國及企業在全球與區域層次之生產過程的合理化,促成了國際分工體系的重組與深化,而這個過程顯然也涵蓋了低工資的國家在內。 

  以2003年的資料為例,約有48%的外國直接投資,係座落於服務業部門,42%在於加工製造產業,而另有約4%用於主要是與石油開採有關的礦業。服務業部門中成長最為迅速者,特別是自來水電力,以及運輸與資訊溝通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外國直接投資事實上絕大部分形成於已開發國家相互間。如綜合觀察外國直接投資的輸出與輸入國,可以發現,西歐,亦即包括瑞士與挪威在內的歐盟國家,遠在美國之上,係全球首屈一指;以1990至2002年之期間為例,全球約有62%的ADI來自於西歐,而只有18%座落於美國。再以西歐來觀察,有相當大的比例,其外國直接投資的輸出與輸入均在自己家裡面發生;觀察家認為,西歐之特殊發展,應該與歐洲共同市場之成長與歐洲境內企業之合併行動,有其結構性的關聯。 

  從個別國家來看,同樣以1990至2002的區間來觀察,在外國直接投資之輸出國排行榜上,美國以佔全球ADI的16%而高居第一,英國14%居次,法國10%第三,德國9%。日本則是最明顯衰退者:在1982至1989年間,日本還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18%,到了1990-2002,只剩下5%,甚至逐步被其他的東亞國家所超越,其中又以香港佔一半以上,眾所週知的,香港的ADI絕大部分均流向中國。 

  再看外國直接投資的輸入國:在同樣的觀察區間中,美國亦以21%名列前矛,接下去是英國的9%。日本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ADI輸入;以全球場域來觀察,顯然,外國直接投資的輸入區域很明顯,6%流入中國,7.5%進入東亞諸國,10%出現在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域。中亞與非洲各國,幾乎與全球性的外國直接投資無緣。 

  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它所獲取之外國資本,已經有絕大部分是所謂的外國直接投資,不再是發展的外來援助。以開發中國家整體來觀察,其加工製造產業約佔37%的投資量,均是來自於國外的直接投資。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我們可看到外國直接投資之如何不受影響,如何穩定不動如山:金融風暴後的初期,ADI確實急速下降,但自1998年起,卻又不斷的穩定回流,除了受政治危機之苦的印尼以外。當然,這些外國直接投資的成長,基本上與企業合併或企業併購脫不了干係;解救危機的代價通常是:金融風暴總算安然度過,但是許多重要的企業也就淪為跨國企業的刀上芻肉,變成受控制的傀儡。 

全球各區域外國直接投資比例(2002年,聯合國,日內瓦貿易與發展會議之世界投資報告)

全球區域或國家

佔全球ADI輸出比例

佔全球ADI輸入比例

西歐

61%

36%

中歐與東歐

1%以下

2%

俄羅斯

1%以下

1%

美國

15%

24%

加拿大

7%以下

2%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2%以下

10%

非洲

1%以下

2%以下

澳洲與紐西蘭

2%以下

5%

日本

8%

2%以下

中國

1%以下

7%

中亞、南亞與西亞

-

2%

其他的亞洲地區

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