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 黃長玲
對於全球化的論述有正反兩面,而認為全球化是一種迷思的學者來說, 真正的全球化,其實不應該只是生產活動在空間上的擴散,金融資本的 快速流動,或是高額貿易量及大規模的國際勞工流動,而是全球經濟體 制趨向同一;但是這樣的情形非但沒有出現,反而我們所看到的趨勢是 「區域化」取代了全球化的發展。例如:90年代的興起的歐洲聯盟、北 美貿易自由區及在亞洲國家間的經濟活動大幅增加。換言之,全球化論 者宣稱的「一個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已經出現的說法與事實不符。
然而,雖然學術界對全球化的真實性及影響的看法差異頗大,但從國際 勞動人權的發展的趨勢來看,自90年代以來,我們發現全球化對國際勞 動人權而言不僅是一個新的現象,同時,也帶了新的議題與運動空間。
【國際勞動人權發展的兩個新方向】
90年代以來的國際勞動人權發展出現兩個主要的方向:第一個是以國際 自由工會聯盟為主,結合其他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在世界貿易組織和國 際勞工組織這些已經建立起來的國際體制中,透過既定的管道來推動實 施核心勞動基準。它是透過多邊經濟組織(尤其是世界貿易組織)來試 圖將勞動人權與貿易規範結合;而第二個方向的目標也是要建立「核心 勞動基準」,但是在做法上卻以建立跨國勞動檢查的機制為主,它是透 過對跨國企業施壓來建立跨國勞動檢查的制度為主。
就前者而言,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於1995年,在制度設計上,由於它不僅 具有一個解決爭議的制度功能;再加上每兩年召開一次的部長級會議, 成為各方針對勞動議題表達不同意見的重要場域,進而創造了國際勞動 人權新的發展空間。
首先,國際自由工聯希望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解決爭議制度,將勞動議 題和貿易議題連結,使得違反勞動人權的國家也可以像違反自由貿易原 則的國家一樣受到貿易制裁。從國際自由工聯的角度而言,透過這個管 道對違反勞動人權的國家施壓,也可以彌補國際勞工組織的不足。雖然 ,國際勞工組織通過許多的公約及建議書,而其中的7個公約被認為是 所謂的「核心勞動基準」,但由於國際勞工組織對其會員國缺乏制裁力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國際自由工聯會對世界貿易組織的制裁功能抱以厚 望。如果核心勞動基準能成為世界貿易組織中的社會條款,一個真正的 全球性的、可執行的勞動規範才有可能出現。
其次,由於世界貿易組織對其會員國的約束力增加,也使得每兩年召開 一次的部長級會議,也就成為國際勞動人權及其他社會運動抵抗或批判 全球化潮流的重要場域。
至於後者,雖然國際自由工聯在世界貿易組織的努力還無法看到具體的 成果,但是從另一個方向推動核心勞動基準的努力卻正蓬勃的發展,即 「跨國動檢查制度」。自90年代初期以來,美國的勞工及人權團體針對 成衣業及製鞋業所發動的反血汗工廠運動,逐漸引起美國媒體及朝野的 重視。在全球化的趨勢下,知名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使得原本 可能是獨立的成衣製造商紛紛成為名牌廠商的承包商;而在產銷分家的 分工趨勢,名牌廠商在全球各地尋找承包商,進而達到降底成本的營運 目的。然而,這不僅造成開發中國家的勞力密集產業的競爭更為激烈, 同時,在這些產業工作的工人也面對更為嚴酷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
在1992年美國CNN揭露孟加拉的血汗工廠;及1996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 中的血汗聖誕節的報導後,美國政府和大學生開始針對「血汗工廠」 (sweatshop)採取行動。1996年8月柯林頓總統宣布成立「成衣業夥伴 」,討論如何採取具體行動保障國際勞動人權。同年秋天,由康乃爾大 學學生發起組成的「停止血汗工廠學生聯盟」,要求學校不能將印有校 名校徽的紀念品、運動杉…..等交由血汗工廠承製。
在1998年11月「成衣業夥伴」(AIP)在會議中達成兩項重要決議:1. 成立一個新的非政府組織-「公平勞動協會」(Fair Labor Association, FLA)。該協會的董事會成員包括同樣人數的名牌廠商及 勞工,人權及宗教團體代表;2.「公平勞動協會」將和開發中國家的工 會,勞工團體或其他非政府組織合作,經由勞動檢查確保名牌廠商在開 發中國家的承包商遵守勞動規範。
從美國的反血汗工廠運動到公平勞動協會的成立,跨國勞動檢查代表了 一個保障國際勞動人權的新機制。
【企業界的反應及勞工團體的回應】
其實在美國反血汗工廠運動的過程中,不只一個知名品牌公司認為勞工 及人權團體不應該將目標放在他們身上,因為一方面他們並不擁有這些 工廠;另一方面他們的承包商所提供的薪資及勞動條件即使不是最好的 但也絕不可能是最差的。而勞工及人權團體的回應則是,知名品牌由於 曝光率大及市場佔有率高,往往是該產業的趨勢創造者,這一點不應該 只表現在產品的樣式及廣告的風格上,也應該表現在企業的社會責任上。
【結論】
以上這些觀念對於我國產業不僅在國內造成衝擊,也對那些在海外設產 的產業發生影響,因為國內許多企業都是知名品牌的承包商,不但在國 內的工廠有可能在勞動檢查的受檢名單上;在國外的工廠也有可能在受 檢名單上。而勞動檢查的結果,不但關係著企業的生存及勞動人權的保 障;也關係著台灣的國際形象,值得政府、企業界及非政府組織一同關注。
(本文摘錄整理自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於2002年8月舉辦之「 全球化、勞動權益與台商企業」系列座談會當中,與會者之發言,全文 刊載於125期勞動者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