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台灣的基本工資每一年都以溫和、漸進的調漲,但因過去數十年來長期壓抑的結果,目前的基本工資仍然偏低,無法展現台灣擺脫低薪血汗的企圖。而近四年來每年約1,000元的調整,也並未出現雇主團體擔心的經濟衝擊,失業率並無顯著的增加,勞工因調漲基本工資而失業狀況從未出現。穩定且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工資,更有助於提升整體內需消費讓經濟更為活絡。
經濟成長的果實是所有勞工共同努力而來,應該要共享,而不是只進到少部份人的口袋中。我們看到,GDP從2010年的14兆元大幅成長至2019年的18.8兆元,總體成長率高達34.3%,但是經常性薪資在這段時間僅成長15.6%,更不用說考慮物價指數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40,842元,還略低於2003年時的40,922元。可見台灣的企業從來都只會要求勞工共體時艱,但當獲利時,又曾主動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因此,唯有透過具強制性之政策手段才能迫使企業向下分配利潤,而穩定調漲基本工資,就是對於低薪工作者最直接的政策。
台灣在面對疫情初期,就開始投入大量紓困資源於產業界,包括薪資補貼等,而在疫情趨緩的今日,也開始提出各項促進消費的政策,加上主計總處今年5月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67%,於下半年後景氣將開始回溫。
勞陣認為,當國家投入大筆的政府預算針對受衝擊的產業提供支援後,當未來將開始逐漸好轉時,資方團體就不該再以共體時艱做為基本工資凍漲的理由。適時提升基本工資,才能讓「政府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不再成為空話,才能讓台灣社會更加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