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COVID-19疫情爆發到快速向全世界傳播,繼而使許多「全球經濟停滯」的輿論出現後,有工商團體提出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呈現下跌(-0.01)為由,主張民生物品價格下降,因此不應該調漲基本薪資,增加企業壓力。
從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2018年家庭收支調查中「平均每戶家庭收支依可支配所得按戶數五等分位分」表中可知,最後面20%家戶,也就是受基本工資調漲與否影響最深的家庭,其消費總支出為363,158元。該調查計算的基礎細項中,我們認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必要支出有「食品及非酒精飲料」、「房地租及水費」以及「醫療保健」三項,花費總計228,420元,佔總消費支出的近63%。而最中間20%的家戶則是近53%(776,708元中的411,361元)。從上述數據中可知,家戶所得越低者,會將較大比例的所得用於這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必要支出,因此,這些用品的價格的漲跌對他們來說,感受到的衝擊是更加巨大的。
我們接著看到,在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計算類別中,「房租」和「醫療用品」價格都呈現上漲,而「食物類」數值雖呈現些微下降,然而其中包含穀物,肉類、肉類製品、蔬菜、加工蔬果、乳類以及外食費等細項,相較於今年一月都是上漲的,而這些項目也是民眾最必須且需求量大的營養來源。
總結來說,雖然消費者物價指數呈現微幅下降,但是生活所需的用品物價都有上揚,對底層勞動者來說影響不小。因此我們認為,調漲基本工資仍有其必要性,能促進底層勞動者消費能力,使其在疫情影響下,維持基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