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4  行政院以吸引中國台商回流投資為藉口,除將回流廠商聘僱外勞比例提高到40%以上,更重要的是,還要把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鈎。我們認為此舉非但無法提昇經濟成長,反而將斷絕國家永續及經濟穩健發展的道路,台灣經濟將轉而向下沉淪開啟為「血汗經濟」模式,技術自主的科技產業將被排擠甚至退級,青年就業將陷入低薪過勞及弱勢者失業的惡夢循環,接受高等教育的技術人才也將失去工作機會。

  目前台灣共有44萬外勞,其中產業外勞約24萬人,因營造業、製造業等皆為勞基法適用範圍,因此產業外勞的薪資自然不得低於法定基本工資水準。另外,總數有約20多萬人的社福外勞,由於未納入勞基法適用範圍,其薪資低於目前基本工資。無論是所謂的產業外勞或社福外勞,外勞與本勞「同工不同酬」,以及各項勞動條件不受保障,都已經成為侵害人權的嚴重問題。

基於以下理由,我們堅決反對政府意圖將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的政策規劃,並要求馬總統落實兩公約及其施行法的精神,立即停止這個違反國際公約的政策規劃。

 

一、違反國際公約之「同工同酬」基本人權價值

  「國際勞工公約」明文規範,任何國家聘僱外國人,報酬不可低於本國國民,也禁止就業歧視。另外我國於兩年前所簽署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 第26條:「人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且應受法律平等保護,無所歧視。」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第7條:「獲得公允之工資,工作價值相等者享受同等報酬,不得有任何區別……」。一旦外勞基本工資脫鉤,台灣將違背自己在國際上的信用與承諾。

二、勞工待遇將更低薪化

  目前台灣勞工平均實質薪資已倒退到十四年前的水準,大學畢業生起薪為亞洲四小龍最低,外勞薪資一旦脫鉤低於基本工資,將會造成國內企業競相追逐低勞動成本之策略,進而更拉低台灣勞工的工資水準,造成工作貧窮的問題更加惡化。

三、衝擊青年及弱勢者就業

  青年失業問題已經日益嚴重,根據主計處的資料,15-24歲失業率達13.61%,約是平均失業率的3倍,也創下今年以來新高紀錄,反映青年謀職大不易。然而,青年失業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無法獲得合理薪資的報酬;另外投保勞保的身心障礙者勞工,有34%的投保薪資在2萬元以下,一旦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更會造成企業更進一步的壓低工資,除了「邊際勞工」首當其衝,更會產生块堤效應,衝擊所有勞工的勞動條件。

四、外銷企業遭貿易報復

  台灣許多高科技與傳產廠商依賴外銷出口,而台灣在2002成為WTO會員之後,WTO逐步要求企業必需遵守企業社會責任(CSR)並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所制定的核心勞動基準。而且各國之間簽定自由貿易協定FTA中,大都訂有勞動條款,禁止以剝削勞力作為出口競爭力。因此,一旦外勞不適用基本工資,將違反公平貿易原則,屆時可能會遭受貿易報復,台灣企業將得不償失。

五、產業降級,弱化台灣國際競爭力

  無論是以「特區」或「全面開放」,政府以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的策略,即無法吸引不以競逐降低勞動成本的「優質台商」回流,更是對深根台灣企業的一種懲罰。我們該思索的是如何提供企業在技術上的優勢,保障就業機會的產業升級方案,而不是降低工資的「租界血汗經濟」,否則,企業將會向下沉淪,難免有一天又再度出走。

  外勞工資不能與基本工資脫鉤,不只是一個人權指標,更是一個提升台灣經濟實力的經濟、產業政策主張,我們更主張,倘若真的需要補充性勞動力,更要符合同工同酬的基本價值,才能讓台灣的產業從血汗經濟中走出來,脫胎換骨的提升國際競爭力。

  因此,我們嚴正的聲明:「反對任何形式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並要求馬英九總統及其行政團隊,停止推動一切傷害勞動人權的政策規劃」。

 

共同發起團體:

台灣勞工陣線、全國產業總工會、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社工師公會、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中華民國殘障聯盟、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南洋台灣姊妹會、台灣人權促進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高雄市產業總工會、臺灣護理產業工會、大同股份月公司關係企業工會、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新聞從業人員職業工會、新聞傳播產業工會、法律扶助基金會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