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產業結構變遷與失業問題的浮現,台灣勞工陣線於1990年開始倡議「關廠法」,希望能夠加強解僱保護,遏止企業惡性關廠歇業導致積欠工資、資遺費及退休金的事件。
90年代末,大量失業問題也開始出現在當時人人稱羡的科技產業,更促使勞工團體啟動包括《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及《失業保險法》等就業安全體系的重建倡議行動。
最終,該兩部法遲至2000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才先後於2002年及2003年通過《就業保險法》和《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為啟動台灣就業安全體系改革奠定重要基礎。其中《就業保險法》於2003年1月1日正式上路,迄今實施已屆滿二十週年。
然而,就業保險實施以後,包括「失業給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以及「失業之被保險人及隨同被保險人辦理加保之眷屬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補助」等法定給付,成為近二十年來穩定勞工遭遇各項就業風險時最重要的政策依據,更成為2008年~2009年在國際金融海嘯期間,台灣面對史上最高6.13%失業率(67.2萬人),穩住台灣社會最有力的社會政策。
而為了克服包括「無薪假」等新風險,立法院通過就保法第12條的修正案,增訂「僱用安定措施」條款,十幾年來雖然啟動門檻定從就業保險失業率連續三個月2.2%降至1%,縱使疫情肆虐失業率攀升亦未能啟動。
在就保法施行20週年之際,台灣勞工陣線舉辦「在困境中尋路與突圍:就保20週年」座談會,在就保過去20年的成就與困境中尋路,為就保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奠定基礎。
時間:2023年4月20日(星期四)09:30~12: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三C
主持人:楊書瑋(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
報告人: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與談人: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
林綠紅(財團法人彭婉如基金會副執行長)、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討論面向
一、如何權衡確保「所得安全」及積極「促進就業」的政策需求?
二、面對失業問題的多元複雜,給付行政應如何因應挑戰。(給付條件、給付水準及延長失業給付如何與時俱進)?
三、就保僱用安定措施的艱難—門檻、界定與操作?
四、增列其他法定給付項目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