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晟 x 徐銘謙 x 孫友聯 跨界世代對談
照顧地球的理想工作圖鑑--從種樹、步道維護的日常談起
大家都知道吳晟老師長期關心護樹、身體力行種樹,看過紀錄片「他還年輕」的朋友們,應該都會記得吳晟老師、莊芳華老師在樹園吃力地移除攀藤、雜草,照顧樹的勞動身影,雖然只是影片中稍縱即逝的畫面,卻是他們日復一日的日常。大家都聽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然後把重點放在教育大業,但樹木也需要人,也需要至少十年起跳的照顧,樹才有機會成林,而最終乘涼的也是人與萬物。
然而吳晟老師多次奔走,一再提醒工程種樹的制度性錯誤,「無論以後要規劃成什麼樣子,先整地、覆滿級配再說」、「急著看到現成的成果,路樹通常都是移植樹徑已七、八公分的樹」等等。速成不維護、視樹為景觀附屬、可隨意移來移去的工程問題,才會出現「人不能走,樹不能活,嬰兒車和輪椅也不能過」的行道樹亂象。要用「樹的全生命週期」取代「工程生命週期」的短視,才有可能避免選錯、種錯、移植錯的惡性循環。
在步道的領域也有類似的問題。像微血管般深入自然山林中的步道,過去是在地使用者、就地取材,長期觀察環境生態,而透過身體勞動的經驗傳承匠人精神的修復、維護。當現代國家以工程發包,將步道以資本門、工程發包、設計圖先行、總工程經費計價服務費、最低價搶標等制度結構,再加上不重視技職專業,技術人力工資過低、山林工作又特別辛苦,缺工嚴重等大環境因素,導致如柯勞佛(Matthew B. Crawford)在《摩托車修理店的未來工作哲學》中說的「工作降格」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隨之失去越來越多生態棲地、原有古道工法的歷史與工藝智慧,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設施的後續維護以及國賠的風險,仍將是財政的沉重負擔。
步道維護與種樹一樣,需要的是日常的、技術的人力,千里步道推動手作步道,希望藉此重新修復人與自然的關係,同時打破藍領、白領的二分,參考國際的經驗,提出「綠領就業」的制度想像,讓照顧地球、淨零碳排創造出有意義的工作機會,對於年輕世代來說也是老派勞動工作的新潮化就業選項。邀請關心友善農業、生態環境、地景維護、山林戶外、有意義的勞動……等跨界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如何讓照顧地球成為藍(勞動)、綠(環境生態)合作、既有尊嚴又有意義的工作。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維持優質思辨空間,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這間搞獨立的書店和咖啡館)。
【聯合主辦】哲學星期五@台北x左轉有書x青平台x千里步道x勞工陣線
【時間】2022年11月11日 (五) 19:30–21:30
【地點】左轉有書
【地址】台北市鎮江街3-1號(捷運善導寺站 2 號出口往前走左轉又左轉)
【主持】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主講】吳晟│種樹的詩人、農民作家
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講者介紹】
吳晟│ 本名吳勝雄,彰化溪洲國中生物科退休,現專事耕讀,出版多部詩集與散文集,積極奔走推動種樹運動
徐銘謙│不務正業的大學流浪教授,因為愛爬山開始關心步道環境破壞議題、倡議與實作手作步道運動,現為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長期耕耘勞工權益與社會民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