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肌理,對於社會的影響也不言可喻,所以勞動與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可以視為一種文化傳播。而國內自工業化開始經歷多重產業及勞動的時空環境變遷,其中許多勞動事件的出現不僅改變當時的政策制度,即使事件落幕,而後續仍影響與改變社會文化。
勞動可以成為文化的取材對象,雖然坊間已有相關著作,但部分內容相對偏向研究觀點,或只面向單一事件或地域的描繪,或者強調勞動的主體性,而與事件密切相關的時代、社會與文化背景的連結著墨較少,甚至略而未提,以致事件過程與社會相互隔離的單獨存在。
許多勞動事件雖然歷史場景已不復存在,但事件本身既然具有改寫當代歷史的意涵,對後續社會文化影響以及勞動意識的連結仍舊深刻,事件的歷史記憶就有必要予以整理保存,也需要轉譯成以勞動為文化主角的讀本,進行社會推廣,使社會理解曾經發生什麼事,得到什麼結果、付出什麼代價,又影響了什麼。
本次講座,邀請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張烽益執行長透過講解「淡水飛歌電子工安事件」、「高雄加工出口區女工旗津渡輪翻覆事件」等等十個台灣戰後重大勞動事件,來說明台灣的勞工運動與勞動權保障的發展歷程。
日期:2021年3月19日(五)
時間:19:00-21:00
地點:島呼冊店(嘉義市西區北興街86號)
主講:張烽益
★ 講者介紹:
現職為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搞工會:工會正義與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等專書共同作者。NGO工作者:專研勞工政策問題。業餘跑馬者:馬拉松目標跑進四小時半。閱讀喜好者:專看村上春樹、山崎豐子。歷史沉溺者:愛看日本大河劇、歷史小說。部落格:南洲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