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50331 六都托育制度期中體檢: 保母低薪、保母老化、公幼時間不完整

2025新聞
on 31 三月 2025
20250331 六都托育制度期中體檢: 保母低薪、保母老化、公幼時間不完整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3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六都托育制度體檢報告,揭示保母低薪、保母老化以及公幼托育時間不完整的問題。

20190930 勞陣

  台灣經濟的成長動力,長期以來一直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貿易依存度」(進出口總值/GDP)自1980年代起就一直維持在90%~100%之間,2010年達到史上最高的140%,近幾年則在110%附近徘徊,而其中「出口依存度」約57%,遠遠高於日本14%、中國18%、韓國37%、歐盟13%、美國8%,由此可見,台灣的經濟是高度依賴出口的動能來驅動。

  1970年代起的所為台灣經濟奇蹟,是由台灣加工出口區的紡織品、家電產品在「台灣接單、本地生產、出口美國」的全球消費需求所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只不過產品變成半導體、資通訊電子產品,然後變成「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出口美國」的三角貿易模式。

  因此,台灣過去的產業技術創新,多是在爭取訂單買主的需求上,在製程當中尋求的技術創新,以提高爭取訂單的籌碼,是一種與本土的生活經驗、環境生態毫無相關的外生性因素所驅動。經濟如果要有競爭力,那必定是由本土經驗醞釀茁壯出來內生性的技術創新所推動的經濟發展模式。

  本次主講人吳啟禎博士,在鑽研考察丹麥的風機產業、養豬沼氣發電等技術創新之後,認為由社區、合作組織、NGO等在地性組織,為了社會需求,而非追求利潤所發展出來的草根性創新的重要。他更認為,台灣的經濟政策要啟動「轉型正義」工程,過去威權時代所發展的所謂「經濟奇蹟」必須重新檢視,要去除「發展主義」與「獨尊科技產業」的迷思,非以國家砸錢、補助大企業的旗艦型產業研發,要以從解決本地社會需求出發的團結經濟下,讓既有之在地技術組織進行跨產業的橫向串聯,方能激發驅動下一波創新經濟的出現。

時間:10月07日(一),晚上7點至9點

地點:台北市鎮江街3-1號(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

主持: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主講:吳啟禎/經濟民主連合經濟組召集人

主辦: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

協辦:主婦聯盟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