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企業組織體系中雖存在勞工董事及工會,透過制度性參與決策或行使團結對抗權力推動產業民主的手段,但仍未突破經濟控制權力集中於少數股東的企業結構本質。如何從企業組織結構推動典範轉移,促成實質的經濟民主,一直是落實社會分配正義的途徑。
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發展之下,強調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特別是在1990年後的全球化浪潮,台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意圖進入國際市場獲取更大利益,不過,台灣過去以品牌代工的出口模式,其生產基地早已移轉海外,過去,是以低廉勞力與環境成本所創造的血汗經濟模式,以壓抑經濟民主的發展為手段,犧牲勞工與利益相關人在企業內與資本家的平等對話機會。
延續對經濟民主的追求,過去長期推動受僱勞工於企業內之產業民主之餘,體認到工人合作社所彰顯的勞工自立、自治與自助原則,更是經濟民主的重要基礎。其體現在生產,是將資本導向的決策回歸由勞動生產者自決,透過集體決策與集體分配去除企業常見的薪資不平等;體現在市場則是從外部股東主導邏輯轉向民主的合作組織生產,使得生產利潤不致於全數流向外部出資股東,而是將經濟果實留在生產社區。因此經濟民主的應用效能不只在於生產,更拓及社會集體福祉,極度符合台灣經濟轉型的社會目的。
讀書會將採報名制,每月一次,時間將在週間平日的夜間,於本協會會議室舉行,以兩小時為原則,為兼顧討論品質,人數將限制十五人以內。閱讀書籍以市面上有販售流通的非學術性書籍為主,希望能以大眾讀物為思考的起點,每本書都會邀請該領域專家或學者進行導讀,以期完整介紹經濟民主的重要理念與價值觀,經由學術性思考使民眾理解經濟民主並非死板教條或虛幻泡影,而是經由理論辯證與經驗累積,並逐步建構與深化對民主的全方位認知,理解經濟民主在當代社會經濟環境中具備務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