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Talk4

  曾茂興,桃園勞工,90年代後期,大量產業外移,關廠歇業事件不斷,曾茂興對關廠工人的大力協助,造就他1998年和2001年,二次在桃園以無黨籍工人身分獨立參選立委,成為工人參政的先鋒。

  如果說,社會運動是嘗試透過群眾力量影響權力,選舉則是一條直接取得權力的道路。台灣雖有1,100萬名勞動力人口,看起來似乎很容易在選舉制度上選出勞工代表的候選人,然而在台灣的選舉歷史上,以勞工身分當選的次數可以說是寥寥可數。在1998、2001年,曾茂興以無黨籍身份投入立委選舉,雖然,兩次選舉結果都不如人意,但是曾茂興畢竟開創了工運界前所未有的經驗,將運動帶入選舉之中,其中劉俊宏導演將2001年這場選舉拍成紀錄片《鐵道旁,鐵桶聲》(台北:公共電視,2002),看台灣工運界各路人馬如何聲援曾茂興前進立法院。

  過去的歷史,在當時也是活生生的當下,瞭解前人的奮鬥,才能體會今日理所當然的處境,《Talk工運-勞動者的抗爭史》系列講座第四場,邀請您來透過紀錄片,共同討論未來勞工參政是否還存在可能?

 

【時間】2017年 6月26日 (一) 19:00–21:00 
【地點】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紀錄片介紹】

鐵道旁,鐵桶聲(台北:公共電視,2002):2001年末,桃園內壢火車站附近鐵道旁,搭起一座鐵皮屋,屋內不斷傳出汽油鐵桶敲打聲,這裡是桃園勞工領袖、人稱「老爹」曾茂興的競選總部,一群勞工朋友希望把他送進國會。曾茂興曾為聯福製衣廠關廠失業勞工擋火車、臥軌,後被陳水扁總統特赦,此次頂著光環參選。相較於過去參選的工運人士羅美文和顏坤泉,曾茂興聚集了前所未有的資源優勢。但比起其他政黨候選人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老爹的競選資源是有段距離。總部工作人員搞創意,推出一系列「搶救貧窮大作戰」的選舉策略。若將之視為一次工運嘉年華,那麼老爹的參選過程,無疑是個絕佳示範﹔若自工人操作政治選舉及以成敗論英雄的角度檢視,結局不免令人惋惜。從一開始的敲擊汽油桶打開選戰,到最後決戰之夜失業工人的脫褲相挺,橫掃藍綠軍縣長候選人的總部人氣、搶佔記者鏡頭焦點,這場選舉讓人印象深刻、難忘。

【主講人】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與談人】劉俊宏(紀錄片導演)

【講者介紹

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研究重心為台灣與中國近年來的階級結構變遷與貧富差距問題。曾擔任曾茂興競選總部文宣組組長。

劉俊宏:紀錄片導演。曾任公視新聞部紀錄片製作人,自立早報要聞組的在野小組記者。作品包括:《社長不見了》、《站鬥陣,戰同線》、《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等


座談紀實

整理:朱家瑢

0626

Talk工運:勞動者的反抗史」第四場系列講座,由林宗弘(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劉俊宏(紀錄片導演)對談曾茂興的工人參政路。人稱老爹、曾爸的曾茂興分別在1998、2001年,以無黨籍身份投入立委選舉,紀錄片《鐵道旁,鐵桶聲》以2001年立委選戰為題,映後由導演劉俊宏和時任文宣組組長的林宗弘分別針對拍攝心路歷程、選戰出奇文宣戰、選後檢討及現行選舉制度對小黨或獨立參選人影響等面向提出看法。

 

勞工最接近的當選機會

劉俊宏:我一開始反對老爹參選,他特赦出獄時我問曾文生(曾茂興之子),他說「能勸得動我擺一桌請你」,又問曾媽,她氣得要死「誰說他要參選!」。我認識他的時候是1995年,那時我在跑新聞還沒拍紀錄片,陸續轉介了一些關廠工人案給他,漸漸成為曾茂興的sales。拍這部紀錄片,主要是拍攝選舉內部決策過程的台灣紀錄片少,加上跟老爹熟,我覺得比起上次運動型(1998年)立委選舉,這次(2001年)是勞工立委最有可能當選的一次機會。

  當時幾次的造勢場合加上當地新聞曝光度,老爹當時對選情有點過於樂觀。造勢場合前來聲援的工會會員不見得票籍在桃園,即使場面盛大也很難直接化為選票,選前之夜我們用拖板車遊行,經過中壢SOGO前,不管是國民黨縣長參與人朱立倫,或是民進黨縣長參選人彭紹瑾的支持民眾都轉向圍著拖板車,當晚拍完搭擋攝影師問我「有可能當選嗎?」,我判斷那晚氣勢看起來可以催票,但最後顯示出來,最後的開票結果仍回到政黨對決,以「勞工」身分號召出來的選票是有限的。

 

沒錢就出奇招

林宗弘:選舉期間我擔任文宣部主任,這是我退伍第一份工作,也是第一次進到選戰裡,我其實滿感謝的,現在選舉的宣傳方式已經制度化,很少會讓年輕人進入核心位置。當時經費不夠,造成宣傳窘困,因此我覺得必須出奇招,比如檢舉其他候選人不合規定的招牌;抽籤決定候選人編號後,因為沒錢印新文宣,就派一堆關廠工人在原來文宣上一張一張手工貼上號碼;當時沒有網際網路,每天都在看前一天的宣傳活動,能夠在當天報紙版面得到多少效果。選後我們的檢討報告認為,以當時的得票數或許應該先選縣議員,之後再選立委,可能會更有機會。

 

用社會運動方式搞選戰如今更困難

林宗弘:現在用社會運動運作方式套用在選戰比以前更為困難。2001年那次我們已經做到空氣票的極限、最大CP值,花了四百多萬元得到一萬九千票,平均得一票的成本是210元。後來我問其他立法委員的助理,一般是一千多萬才能得到三萬票,因此我們的成效已經是非常好了。修憲後國會席次減半,當選門檻最低也要七萬票以上,因此要選上是非常困難,現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小黨一定要掛靠到某個政黨或是得到大黨的禮讓席次,因此現在的選制不利於親向社運的小黨,時代力量則是因為太陽花後時勢造英雄,才剛好跨過門檻。

  當時選舉改制是一筆糊塗賬,國、民兩黨各自有盤算,單一選區兩票制有很多傳說,但最後的結果是讓黨中央機器更強,當時兩黨應該都有預見。因此像《鐵道旁,鐵桶聲》這片子應該要常常拿出來檢討,像今年年底公投法補正,重新啟動修憲構想,增加立委席次應該要被考慮,否則對小黨、左翼或經營勞工政治者非常困難。老爹這次選戰的經驗可以得知社運究竟能催生出多少票,從修憲著手,思考制度調整的可能性,對未來的參選人會比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