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
又到了第三季討論基本工資的季節。同於往年,總是可以在媒體上看到勞資雙方不同意見習慣性來回拉扯的場景,而延續著過去兩年各調整1000元的趨勢,今年勞工團體仍然主張應繼續調漲,而且應大幅調漲以帶動台灣薪資的合理成長,依參考不同指標計算出27K至30K不等的期待金額。至於資方代表,則維持一貫抗拒和恐嚇的基調,始終如一的認為若再調漲將嚴重衝擊台灣經濟發展,甚至出現所謂的「亡國論」。孰是孰非,最終依法交由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審議決定後,送行政院做最後核定。
無論是從官方近日來的發言內容,亦或是整體社會對於解決低薪問題的共識,一般認為今年基本工資應該會延續過去兩年來的漲勢,調整的幅度和金額甚至會比過去兩年來得高。這樣的期待和假設其實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理論和實證政策經驗之上,因為從過去政府壓抑基本工資的時期比較,從2011年開始,基本工資每年都調整,並沒有出現反對者所擔心的經濟衝擊,整體而言,反而有效的為經濟的穩定注入能量,同時,逐步讓低薪勞工的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因此,各方應理性的看待提高基本工資的效益,而非把基本工資視為洪水猛獸。
以2016年和2017年基本工資的審議為例,雖然同樣遭受資方團體的強烈杯葛,甚至在2016年資方團體強硬的拒絕出席審議委員會,基本工資最終仍各調整1000元左右。然而,資方團體抗拒的理由和預言的衝擊到底有沒有出現呢?我們可以從政府最近的政績統計一窺究竟。根據政府提供的數字,2017年的經濟成長率為3年來最佳2.06%,失業率則是17個月來最低的3.76%;而出口年增率則為13.2%,不僅為7年來最高,也是歷年次高,外銷訂單額度和上市櫃公司獲利則分別創歷史新高,前者達4926億元,後者則高達32.7兆元新台幣。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論證兩年來基本工資的持續調漲在這些「亮眼」經濟數字中的貢獻,但至少證明了其對經濟發展的加法效益,尤其是在以國內消費為主的批發、零售及餐飲等服務業,持續維持著穩定的成長。
台灣的低薪問題不只是朝野共識,更儼然已是社會共識。2016年蔡英文總統將「最低工資法」列為競選政見,並在就職演說中重申解決低薪問題的決心,執政兩年過去,雖然基本工資穩定的調漲,但最低工資法卻仍然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影。今年基本工資調整確定沿用既有模式審議和決定,這些亮眼的經濟指標,成為基本工資應大幅調漲最有力的基礎。此時不大漲,更待何時呢?
(本文刊登於2018/08/03蘋果即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