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
10月7日為國際「尊嚴勞動日」。這個國際勞工組織在1990年代就已開始倡議的理念,主要是希望透過對勞工基本權益、就業、社會保障及社會對話等四大面向的保障,解決全球日益嚴重的工作貧窮問題,並提升勞動尊嚴。因此,除了ILO每年都會針對新興勞工問題重新擬定新策略之外,各大國際工會組織也會發起全球連串抗爭行動。例如,今年會員涵蓋140個國家,總人數超過5000萬的全球工會聯盟(IndustriALL Global Union),就動員所有會員工會發起「停止不穩定就業」(STOP Precarious work)的全球行動,以對抗日益嚴重的派遣、外包等非典型不穩定就業型態,改善勞工的生活。
無疑,這是一個重要的行動,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之下資本快速流動,各國政府無不盲目奉行新自由主義,透過各項自由化和彈性化政策蠶食鯨吞勞工的權益,讓各國的勞工都無一倖免的面臨不穩定就業威脅。根據ILO的統計,不僅數以億計的勞工常態性處於失業狀態衝,不穩定就業型態的急速擴張更讓包括工資、工時等基本勞動條件每況愈下,影響的不只是勞工基本生活的問題,也大大削弱了工會集體談判的能力,讓尊嚴勞動更加遙不可及。因此,近年來各國勞工團體無不倡議反對彈性化、反派遣、反工作貧窮的訴求,希望透過更多立法保障勞工的就業安全。
在台灣,不穩定就業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從官方的統計資料顯示,無論是部份工時、派遣或外包等各種非典勞動在過去十年來都急速暴增,讓越來越多的勞工生活無以為繼。然而,政府非但沒有提出任何有效的解決對策,更帶頭大量運用派遣勞工,甚至違法以去勞動關係的自然人承攬方式,讓勞工處境雪上加霜。另外,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後,「無薪假」的常態化也成為台灣勞工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而台灣勞工在不穩定就業之下,墮入窮忙、窮苦和窮累的三窮絕境。
事實上,政府可以透過許多政策工具有效的提升尊嚴勞動,包括大幅提高基本工資、降低法定工時,以及嚴格管控非典就業等。但從今年八月勞動部做成凍漲基本工資的決議,以及在40小時以後又提出提高加班上限的修法方向,顯見政府的勞動政策仍然停留在血汗經濟的思維,這不僅惡化了台灣勞工的就業環境,更將使得尊嚴勞動無法實現,而不穩定就業的問題,也將成為明年總統大選各候選人無法迴避的議題。
本文刊載於2015年10月07日蘋果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