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張烽益 

  簽訂ECFA到底對台灣勞工是福是禍?有何衝擊?政府始終沒有一個一致的看法,各個部會中說紛紜,導致民眾一頭霧水,也難怪,根據12月9日,104人力銀行的最新調查顯示,44.4%上班族認為ECFA是帶來的威脅,遠高於帶來機會的29.9%,這是政府資訊混亂所帶來的不確定感所形成的。而政府資訊的混亂,則源自於ECFA是一個空泛的架構,而實質的內容,政府一直秘而不宣,因此各部會所設定的前提假設也都不同。

 從8萬、10萬、25萬到「不用理會那些數字」 

  在今年三月馬總統首度引述中經院報告指出,如果不簽ECFA,台灣將有十一萬人失業。到了十月,經濟部表示,根據中經院模擬ECFA對經濟影響的評估結果,兩岸簽署ECFA,台灣總就業人數可望因而增加25.7至26.3萬人。這些都是正面的描述。 

 

  但是有關對就業市場負面的衝擊,就開始陸續出爐。首先,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評估,ECFA簽訂後將受到衝擊的產業有3,470家,預估受影響的勞工有10萬名。其次,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十月15日在立法院首度透露將有8萬勞工受影響,多位立委則質疑絕對不止8萬人。而勞委會之後公佈完成「因應貿易自由化敏感產業勞工就業發展與協助方案」相關草案,未來勞工若因產業受到衝擊而失業者,其失業給付將比照現行方法延長三個月。若勞工因而受到減薪或無薪休假等不利對待,將提供薪資差額五成到七成的補貼,補貼期間最長半年,預計編列350億元的預算成立調整基金。 

 

  另根據,勞委會委託致理技術學院國際貿易系系主任林國榮教授做的研究報告昨日出爐。報告指出,兩岸簽署ECFA後,GDP可望提高0.7%至0.824%,就業機會則增加10.5至12.5萬個;若不簽署,GDP則下降0.179%,將影響4.7萬人就業。主要創造就業部門將是行銷服務業、知識密集及高科技製造業;受衝擊產業則是傳統製造業及礦業。 

 

  不過到了十一月,陸委會副主委高長上午出席「ECFA南部地區會議」,面對勞工代表質疑政府宣導ECFA的說帖,各機關對失業人數的估算都不一致。高長回答:「對這些數字,各位不必太認真。」 

 

  到了十二月十日,經濟部宣布,第四次江陳會後,將計畫在明年一月展開兩岸ECFA正式協商前,擬妥「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協助國內產業應變,編列總經費九五○億元的預算。等於間接證實,簽定ECFA之後,對台灣產業將產生重大的調整與衝擊,而勞工的工作穩定與就業機會當然有會相同的衝擊。 

 

充分就業模型的算計騙局 

  事實上,中經院有關的研究報告是以GTAP(全球貿易分析)模型,再經過經濟部的「專業調整」,而該評估模型之前提為「充分就業」。也就是說,當某些產業受到不利的衝擊而產生失業問題時,在此模型下,市場機能透過工資向下調整,或是透過勞工由受害產業移往受益的產業,都可回復到充分就業的狀態。簡單說,就是受衝擊而失業的台南傳統製造業勞工,可以輕易地轉移到因受益而增加僱用的台塑六輕上班。 

 

  但是現實的狀況是,勞工因年齡、專業能力、居住地域、職業生涯規畫等因素考量,勞工在產業之間移動的僵固性甚高,這也是結構性失業的由來,失業勞工即使經過第二專長的職訓,也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部分受害失業勞工才能轉移到受益產業,但此模型中並沒有提到調整需要多少時間,更何況會有許多勞工根本無法調整移轉。 

 

獲利產業的增加工作機會?受害產業馬上關門! 

  根據中經院的評估,簽訂ECFA後,負面衝擊較大的產業為,電機、電子產品業、其他運輸工具業。而受益較大的產業:化學、塑膠、機械、紡織(上游)、石油、煤製品及鋼鐵產業、橡膠業、機械業、農業等。 

 

  不過,獲益產業是否會增加僱用勞工,還是一個問號,受益產業可能只是以加班來增加產能因應,甚至有可能以短期的派遣人力或定期契約工因應,甚至可能引進外勞補充,因此能增加多少本國就業機會,也是一廂情願的估算。但另一方面,受衝擊產業,企業馬上倒閉,勞工將馬上面對減薪裁員的命運。 

 

更多台商往中國投資、更多中國山寨產品攻佔台灣 

  簽訂ECFA之後,未來雙方的關稅將同時減讓降低,將可能導致目前在台灣生產的內銷廠商,因為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稅降低,將會前往中國投資設廠,將產品回銷台灣,或是以低廉的生產成本行銷歐美。因此,將更進一步導引台商再度外移中國,導致台灣勞工失業。 

 

  另外,關稅的減免,將有更多中國製的山寨產品將進軍台灣,搶奪國內市場,取代台灣製造的市場,台灣製造的廠商將遭受更大衝擊,而關廠倒閉而引發更大失業。 

 

自由貿易的發展邏輯還要在走下去嗎? 

  台灣自2002年加入WTO,並積極與各國簽訂FTA,單因為過程當中受到中國的阻撓,導致必須以簽定ECFA來換取中國的善意,已進一步與他國簽訂FTA。這整個過程都是在全球化的自由貿易邏輯---出口擴張的道路前進,但是,及使是台灣的出口擴張,也僅是增加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機會,也就是對於開創台灣勞工就業機會相當有限。更何況整個趨勢,已經演變成朱如中國、美國的經濟強權,挾其政治壓力,打開台灣本國市場以利於該國大資本的掠奪。 

 

  目前美國狂牛、中國山寨產品充斥全台。在經濟大國的強權壓迫下,台灣被迫開放國內市場,過去是要求商品流動的自由開放,現在是更進一步是服務與專業人員的開放,消滅國內產業與農業,造成勞工失業、就業不穩定與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等。因此,不管WTO、FTA還是ECFA,都是自由貿易強國強行要求小國打開國內市場的行為,都將產生劇烈的產業衝擊,受害的都是勞工。因此對於藉由自由貿易之名,行消滅本土產業自主性之實,這種經濟發展策略,是必須重新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