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文/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economic democracy26

  亞馬遜首席CEO兼世界首富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一直是媒體寵兒。先前媒體爆料他斥資5億美元與每年高達5,000萬美金的維持費用,正式加入超級遊艇行列。但就算5億加上30個5,000萬,對於貝佐斯的2,000億美元財富,也只不過是九牛一毛(註1)。


可以創造150萬名百萬富翁的亞馬遜
  LCC國際大學經濟學教授赫布納(Jamin AndreasHübner) 看到這個訊息,直覺想到一件事:如果貝佐斯早早意識到不該再讓員工忙到沒時間上洗手間,淪落到只能用瓶子解決生理需求,而且還良心發現想與員工共享利潤,於是在一開始設立亞馬遜時,貝佐斯就著手打造成「工作者合作社」(worker coop),那麼會發生什麼事?(註2)

  接下來,赫布納以經濟模型套入亞馬遜市值,開始計算並假設幾個方案。首先貝索斯只保留10%的股份,亞馬遜150萬名員工擁有60%股權,其餘30%則由一般大眾持有,他發現貝佐斯依舊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至於所有員工除了3萬美金的年薪中位數,平均每人還能擁有價值64萬美元的股權財富。另一個假設方案是亞馬遜若變成一家完全由工人成員擁有的合作社,貝佐斯則是其中一員,所有人立馬都能擁有超過100萬美元資產,當然貝佐斯也能擠身為百萬富翁。
  這筆龐大超額利潤原本足以支付更高薪資,讓員工過上更好的合宜生活,只不過真正的現實是超額利潤硬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上。過去對資本主義的病態雖有不少生動的描述,但只有英國經濟評論者鄧格寧的說法最為傳神:
  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亞馬遜雖然不是犯罪組織,但赫布納仍然下了一個結論:這家公司正在對所有員工進行「極不道德」(highly unethical)的經濟剝削。因為公司的發展是由底層到高層所有人共同建立的結果,絕對不是貝佐斯一人的獨自成就,但最後卻由貝佐斯取走最大份額,而大多數員工的淨資產卻接近於零或處於負債狀態。
  從亞馬遜身上不難看穿一個現實,員工從只領年薪3萬的低薪,到持有64萬、100萬美元的財富,唯一的差異只在於是誰擁有企業。顯然,要想創造實質的財富共享,是無法依靠虛無飄渺的創新經濟或是企業社會責任(CSR),只有改造企業所有權,才有可能改寫勞動者的集體命運,畢竟被鎖在生產工具的鐵面具底下,絕大多數勞工根本無力按自身願望打造未來。
在「經濟民主」進化中重建「勞動主權」
  當代社會一直盲從的相信「競爭力效率」。只要社會同意拿公平交換競爭力,資本自然樂於將風險向外或向下轉嫁,就有更多勞工為求生存不得不接受貧窮工資。於是,就算勞動彈性毫無公益與創新可言,效率極大化只會衍生工作貧窮增加社會成本,一樣會被河蟹為涓滴經濟的「必要之惡」,這一系列精密的社會控制與操作,全都立足在資本掌控企業所有權的絕對權威之下。
  無法握控企業所有權的勞工,是不會有分配權利,更不可能碰觸決策權力。真正的共享經濟必須從根本上挑戰資本的所有權,讓企業不再是少數者貪婪與破壞的掠奪武器。
  企業及市場經濟的陰影底下,不必然都是貪婪腐敗或者邪惡。要想創造出真正的共享,或者更卑微地期望經濟回歸「善用資源創造人們最大滿足」的初衷,勞動者必須先擺脫從屬資本的地位,從工作場域的所得鬥爭,轉向控制企業所有權,就像赫布納設想的的新亞馬遜模型-由工人共有共治,徹底顛覆企業只能由資本控制,市場只能由企業控制供需的過時觀念。
  只要勞動能夠集體控制及僱用資本,形成共治的「經濟民主」抵抗當代資本主義所謂「不成長就是死路」的洗腦說法,就有機會改造企業及市場結構,逐步重建「勞動主權」,使經濟成果永續的流向多數。
  從比較利益來看,經濟民主是對抗不平等的最好解方。就像亞馬遜若能夠建立利潤共享的企業文化,不只內部的分配不平等可望消除,150萬名百萬富翁再加上家庭成員合計數百萬人的集體脫貧,可有效改善美國日愈惡化的社會不平等。況且經濟民主的核心是自立與自治,並不是寄生於國家補貼,它不需要工程浩大的社會福利重建,只需要一套合宜的發展環境即可。
  事實上,打造經濟民主制度並不難,從各國經驗來看,只要政策率先為工作者合作社、員工所有權或社區控制企業,在資本主義的領地中撐開些許空間,加上必要的意識宣導及社會教育,經濟民主便可自行生長。因為取回控制權利的員工們可共同決定工作時間,進一步改善工作品質,可共享利潤分配也無需憂慮內鬥競爭或是一覺醒來淪為可棄之人,在經濟民主的互惠互利中,員工將可集中更多精力及資源投注於共同事業的發展。同理,市場經濟的民主化也絕非空想,只要社會認同並支持經濟成果是由勞動與資本共同創造,不應該全歸資本所有,就能運用經濟民主獎勵創造實質社會價值的人與企業。
  人類的社會本能原本就存在著合作與互利的DNA,重構以民主為核心的團結經濟市場,是不需要艱澀高深的理論,唯一需要的是政治的轉念。


本文刊載於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第249期月刊【經濟民主ABC專欄】



註1:https://finance.yahoo.com/news/amazon-founder-jeff-bezos-named-123748318.html
註2:http://curiousjamin.com/2021/05/__trashed/?fbclid=IwAR1aRBNrD63frybAlxPe1eTa4AX8nGW-_-EhcQk8AKv6Meqf4mmtpfysP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