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20240706

「實質平等」:台灣勞動人權新佈局 ​ 系列講座

從平均數據來看,女性教育程度與勞參率逐年增加,「兩性薪資差距」雖與10年前相比已有縮小,但細看數據背後,將會看到10年間為起伏不定,此一差距於學者與民間團體皆有進行關注與研究。

 

於最新的2022年「勞動部統計通報」「兩性薪資差距」中顯示為15.8%,女性需較男性多工作58天,才能達到與男性相同的全年薪資,回溯10年內的統計結果2011年17.1逐年下降至2019的14.2,卻開始又往上攀升至2022年的15.8,顯示出國內男女薪資不平等現象。

 

然而台灣並不是沒有「同工同酬」的規範與討論,相反的,中華民國早在1929年尚未遷台時,便已有工業化背景下訂定《工廠法》(後因有更完善的勞基法而廢止),其中第24條「男女作同等之工作而其效力相同者,應給同等之工資」便已樹立男女同工同酬之原則。此精神並延續至1984年《勞動基準法》與《性別平等工作法》中都有訂定相關規則,甚至還將「同值同酬」(equal pay for equal worth) 理念也併入。

 

中央研究院張晉芬研究員於2017年即發表<性別平等了嗎?男性和女性受僱者薪資差距解析>內容分析結果發現,雖然我國法律、公約皆有明確禁止同工不同酬的相關規定,但組織內仍存在薪資結構的性別歧視,與於低薪職業中女性薪資嚴重低於男性的現象。長期進行女性勞動倡議的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也同樣表示,政府對於縮減性別薪資差距的相關政策與研究分析不夠積極。

 

本場次將進行國內「同工同酬」相關勞動法規盤點,回顧過去至現今法規制度變遷,探討為何有保障,難以落實「實質平等」背後困境之原因。

 

時間:2024年7月6日(星期六)14:00~16:00

地點:左轉有書(台北市鎮江街3-1號,捷運善導寺站2號出口)

主持人:王幼玲(國家人權委員會委員)

引言人:伍維婷(世新大學性別所副教授)

與談人:王兆慶(彭婉如基金會執行長)

李佳育(全國產業總工會政策部主任)


活動為免費參加,歡迎線上報名,讓我們了解參加夥伴的背景,同時也歡迎現場自由參加。https://forms.gle/ze8GbWzBQ3upUEz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