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發展邏輯,是一個大量消費加上大量生產的無止境循環。其代價就是掠奪勞動者的體力與耗盡環境中的水、空氣與土地,違背經濟永續發展目標,勞工成為企業的戰士而完全犧牲個人家庭與休閒生活,大量的生產也破壞了環境生態。
以團結集體勞工所形成的工會運動的發展,逐漸地喪失能阻止這場浩劫與危機的功能,更有可能走向資方所主導經濟發展下而進行分配的工會主義,導致勞資協議淪為一種儀式性的利益分贓,工會運動慢慢喪失挑戰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資本累積邏輯。
消費者運動,就成為了翻轉資本主義發展的可能,理論上,勞工要從工作場所的生產者,回到家中所處社區成為消費者之後,進行日常生活的批判,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這才能挑戰資本主義的生產邏輯。
歐美的工會,乃是全國性產職業層級,因此,會內生為共同購買的消費者運動,當作會員的福利服務。不過,在日本與台灣,消費者運動並沒有在工會內部萌芽,反而是以家庭主婦為核心的社區消費合作社運動為起點。
如何透過消費與生產來同時雙面夾攻,對抗資本主義的商品化邏輯,進而達到經濟民主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有更多的想像與實踐策略。
【時間】2020年10月19日 (一) 1900–21:00
【地點】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
【地址】台北市鎮江街3-1號
【主辦】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
【合辦】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主講】
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專研勞工政策等相關議題。
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關注貧窮勞動、社會經濟與租稅分配議題,試圖從合作經濟循求貧窮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