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健鴻(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台灣勞工陣線第八屆理事)
自從今年1月爆發傳染性肺炎疫病的全球大流行危機以來,對於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的人民生活方式與經濟發展,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進而對於勞動市場產生了明顯的衝擊,迫使眾多的勞工陷入生活困境。綜觀今年1月以來台灣勞動市場的演變情勢,這場疫病危機對於台灣勞動市場已經造成了三方面的衝擊:非自願性失業勞工人數持續增加的衝擊、青年面臨尋職困難的失業困境、在職的受雇勞工與自營作業者面臨縮短工時與收入減少的衝擊,以下分別說明之。
首先,關於「在職的受雇勞工與自營作業者面臨縮短工時與收入減少的衝擊」方面,由於疫病危機對於台灣的多數產業都造成了程度不一的經營衝擊,首當其衝者就是部分的內需型服務業,特別是住宿及餐飲業、觀光旅遊業、百貨及零售業、大眾運輸業的衝擊最大,其中有許多業者雖然面臨營收大幅衰退的困境,但是雇主基於「儲備人才」的經營考量,因此採取「縮短工時」的應變措施,不僅對於在職勞工(包括正職勞工及非典型勞工)造成了工資收入減少的生活困境,而且導致過去三個月以來,縮短工時的勞工人數已經快速增加至2萬人以上;除了縮短工時的在職勞工之外,還有一群受到疫病危機衝擊的在職勞動者是上述行業中的自營作業者,同樣也陷入經營的困境。
由於縮短工時的在職勞工以及自營作業者的人數眾多,因此獲得社會輿論與政府的廣泛關注,目前政府已經分別針對這二類在職勞動者,公告施行多項的就業協助方案與資源,包括:勞動部針對縮短工時勞工的薪資差額補助方案、安心即時上工方案、職業工會的自營作業者與無一定雇主勞工的收入補助方案、勞工疏困貸款方案,經濟部針對上述行業的在職勞工的薪資補助方案,雖然這些方案仍有一些執行層面的問題有待改進,但是整體而言,已經可以相當程度緩解各種在職勞動者面臨的生活困境。
相對於在職勞工與自營作業者已經獲得的就業協助資源,至目前為止,在「非自願性失業勞工人數持續增加的衝擊」方面,已經獲得的協助資源,相對仍有提升的空間,因為在受到衝擊的上述行業中,有的雇主已經陷入經營倒閉的困境,迫使這些行業的許多受雇勞工面臨被解僱的失業命運。從表1可以清楚得知,從今年2月至3月,因為業務緊縮或歇業而被解僱的非自願性失業勞工人數持續增加中,從2月份的10萬3千人增加為3月份的11萬人,增加了7千人,增加幅度為6.3%,儘管非自願性失業勞工人數增加,但是失業給付的實際領取率卻呈現下降的相反情勢,從2月份的39.25%減少為3月份的34.21%,下降幅度為5.04%,代表有多數的非自願性失業勞工無法請領失業給付,顯示出台灣以就業保險制度為核心的就業安全網,出現了明顯的漏洞,其中主因有二項,第一項原因是五人以下事業單位的雇主不瞭解就業保險法令所致,因為有許多微型企業的雇主誤以為可以依勞保條例不必為勞工投保勞保,連帶也可以不為勞工投保就業保險,但是事實上,依照就業保險法的規定,凡是具有僱用關係的受雇勞工,其雇主都必須為勞工投保就業保險。第二項原因是投保年資不足而無法申請失業給付,依照就業保險法的規定,申請失業給付的基本資格要件之一是投保年資達一年以上,但是有部份去年畢業的青年卻因為投保年資不足一年,而無法申請失業給付,成為就業安全網難以提供保護的對象。
除了非自願性失業勞工面臨困境之外,在「尋職青年」方面,同樣也陷入尋職的困境,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去年畢業的初次尋職青年」,從表2可以得知,去年畢業的初次尋職青年人數,至今年1 月份時,尚有10萬1千人,隨後的人數雖然逐漸減少,但是今年3月份時,仍然有9萬8千人,為數頗多。在這群初次尋職青年中,根據勞動部歷次公布的「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顯示,在全部的初次尋職青年中,每年平均有52.9%的初次尋職青年遇到尋職困難,而歷次調查結果顯示的尋職困難因素排序都相同,以2018年為例,尋職困難因素的排序是:「經歷不足」占27.4%,其次是「不知道自己適合做哪方面工作」占27.3%,第三是「技能不足」占16.5%、第四是「求職面試技巧不足或不會寫履歷」占15.2%,至於「職缺少」則是占9.5%、「求職管道不足」占6.2%,顯示初次尋職青年的尋職困難因素相當多元,所謂「就業能力不足」其實只是困難因素之一。
第二類是「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青年」,在過去二年畢業的初次尋職青年中,有一群青年已經連續尋職一年以上,但是卻一直未能順利就業,淪為「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青年」。從表2可以得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初次尋職的長期失業青年人數正在逐漸增加中,從今年1 月份的1萬4千人,增加為今年3月份的1萬8千人,呈現出與「去年畢業的初次尋職青年人數」逐漸減少的相反發展趨勢,成為最需要社會提供更多關注的失業青年。
第三類的失業青年是「曾經就業的失業青年」,這群青年從學校畢業後,曾經有就業經歷,但是目前失業中,從表2可以得知,在今年1 月份有10萬6千人,至今年3月份仍有10萬4千人。根據勞動部公布的歷年「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顯示,平均有高達89%以上的青年失業者是自願性失業,只有11%的青年是非自願性失業者。如果進一步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青年自願性失業的原因中,何以「勞動市場風險」(待遇不佳、環境不佳、沒有保障)與「生涯發展困境」(學非所用、沒有前途)是青年會選擇主動離職的二大主因。
綜合上述,至今年3月時,台灣勞動市場中的失業青年人數已經高達20萬2千人,但是隨著今年畢業季即將於6月份來臨,預估將有高達13萬以上的應屆畢業進入勞動市場初次尋職,與20萬2千名失業青年競爭今年已經明顯減少的職缺。今年的畢業生不僅將面臨職缺明顯減少的尋職困難,而且還將面臨尋職管道減少的困難,因為初次尋職青年的管道主要有:學校的大型徵才活動、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的徵才活動、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報紙徵才廣告、親友師長介紹,今年受到疫病危機的影響,學校與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的徵才活動紛紛停辦,勢必增加應屆畢業生的尋職困難,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必須加強協助的失業青年。
面對上述非自願性失業勞工人數持續增加的衝擊問題,建議中央與地方的勞工主管機關除了應該加強辦理就業媒合失業勞工至其它仍有新增職缺的行業之外,勞動部應該提早啟動「安穩僱用計業計畫」,以鼓勵雇主願意釋出職缺,僱用這群被解雇的非自願性失業勞工。至於在失業青年方面,建議在6月畢業季以前,中央與地方的勞工主管機關應該擴大持續辦理「線上的就業博覽會」,並且可以積極協調各大專院校學校與人力銀行業者,共同協力辦理線上徵才活動;在此同時,勞動部應該積極規劃以「先僱後訓」為目標的初次尋職青年就業獎助方案,待6月畢業季以後,方可即時公告施行,有效協助初次尋職的失業青年順利就業。
本文刊載於勞動臺北-勞北觀點,經作者同意後刊於本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