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4  1979年十月,台灣發生前所未見的食用油品遭多氯聯苯汙染導致民眾食用中毒事件,廠商未察、民眾不知、衛生機關檢驗工具與能力不足而延遲下架時間近四個月,當時總計民眾不知情食用毒油直接受害超過2000人,簡稱油症事件。34年後的今年十月,台灣再次出現食用油品「假油事件」,銅葉綠素被惡意混充入高價食用油中出售謀利。民眾不察、衛生機關檢驗工具與能力不足而延遲下架時間約十至十三個月(至11/4週一味全承認為止),即使民眾目前為止尚未發生立即性健康受害情事,但經濟上與心理上因此矇混而受影響的民眾,已不可勝數,受傷害的不僅是社會對政府、廠商的信心,還有將黑心食品吃下肚毀損健康的消費者、面臨究責倒閉廠商而可能遭到資遣和失業的勞工和信任政府管理機制而使用這些食品原料的小攤商們。

34年前,台灣第一件食品公害─多氯聯苯中毒事件

  發生於1979年的油症(多氯聯苯)事件,距今已34年了。這起事件是由於彰化油脂公司在製造米糠油的過程中,使用毒性極強的多氯聯苯(註1)作為熱媒,後因管線破裂讓多氯聯苯滲入油裡,造成全台至少兩千人吃到有毒的米糠油而受害,其中以台中、彰化、苗栗等地情況最為嚴重。這也是台灣有史以來受害人數最多的一起食品公害事件。這起意外是肇因於彰脂公司製油過程有所疏失。但是七O年代歐美諸國早已全面禁用多氯聯苯,為何台灣政府仍允許它進口使用?日本在1968年早已發生過完全同樣的公害事件(註2),為何十一年後的台灣仍會重蹈覆轍?政府事前沒盡到把關義務,事後也不想扛下任何責任,而這些無辜的受害者終生為中毒所苦,連製造米糠油的商家也因為米糠油的汙名化,紛紛倒閉轉行。

 

34年後,黑心食品事件不斷,政府把關狀況外…

  三聚氰胺、塑化劑、順丁烯二酸到這次銅葉綠素混油事件,工業用原料屢次被無良廠商惡意加入食品中導致黑心食品不斷,政府總是效能不彰慢半拍,人民的健康到底誰能來把關?是不是每次都得靠有良心的內部勞工揭弊,還是要靠細心的檢驗員主動偵測異常的數值,提醒民眾注意?就連國家安全食品認證的標章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優良製造標準)制度也失靈,GMP理應成為消費者的保護,但諷刺的是在這次的混油事件中,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充身兼食品GMP協會理事長,其旗下公司的油品卻也在這波假油之列,還取得GMP認證,大行球員兼裁判之實,不禁令人質疑優良食品認證制度到底是保護消費者,還是成為廠商的化妝布?

 

勞工揭弊 自立救濟

  從這次的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受害的不只是廣大消費者,更包括受僱於這些黑心廠商的勞工,在事發以後,大統出現大量資遣勞工,其他廠商的勞工也人人自危,深怕因為雇主黑心經營危及工作權;此外,在第一線的勞工,更首當其衝的接觸這些有毒的原料,進而危害其勞工的職業安全健康。因此,未來政府在規劃揭弊者保護法時,應將私部門之揭弊保護一併規劃,提供勞工更多的工具揭發雇主可能之不法行為,一來保障其工作權,二來則維護其職場健康。

  另外,從三聚氰氨、塑化劑、順丁烯二酸到這次銅葉綠素混油事件,民眾對於上市前、上市後驗證、檢測、稽核、處罰與補救這一連串有機的查核機制已無可信賴,GMP推廣協會更在味全正式被媒體披漏攙假訊息以及經濟部工業局指出需要檢討GMP制度的時候,進而刪除其主網站關於GMP制度何以能夠保證食品的安全、衛生與高品質的說明,包括誰組成驗證團隊、驗證檢查的方法、程序與對象等清除得一乾二淨,政府應重新思考,如何納入公民團體的力量,重新建立民眾對於食品安全治理機制。

  因此,立法委員吳宜臻偕同社團法人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台灣勞工陣線,一同呼籲台灣必須建構一個公民社會可共同監督的食品安全治理機制。

訴求:

1.建立食品原料和添加物源頭管理、流向追蹤機制

2.違法廠商重罰之款項,應有一定比例用於食品安全的預防

3.要求政府盡速提出揭弊者保護法,以保護勞工吹哨之保密與保護

4.建立食品安全受害者的後續照護機制

 

社團法人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台灣勞工陣線、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立法委員吳宜臻國會辦公室聯合記者會 新聞稿

 


註1:油症事件的元凶是一種多氯聯苯(PCB)的混合物Arochor1254,Arochor1254從製造米糠油的熱交換器裡面滲入成品油之中,經過反覆加熱後分解產生了多氯呋喃(PCDF),它的毒性比多氯聯苯更強,被認為是造成油症受害者毒性與症狀的主要成份。一般咸稱油症是多氯聯苯中毒,事實上應該是多氯聯苯╱多氯呋喃中毒才對。

註2:1968年日本北九州Kanemi Storage在製造米糠油時,作為熱媒的多氯聯苯不慎從管線中漏出,造成一萬多名民眾(日本官方稱只有1800人)不幸中毒,稱為「油症事件」。台、日兩國是全球唯二發生食用多氯聯苯中毒案例的國家。至於日本油症受害者的處境及公部門的做法,詳見《被遺忘的1979—台灣油症事件三十年》P.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