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自2019年12月開始,一場世紀瘟疫從中國武漢爆發,快速擴散、蔓延到全世界,全球無一倖免的一一淪陷、哀鴻遍野,一年多來雖然各國都極盡所能的採取積極防疫措施防堵大流行,並開始施打疫苗,但截至2021年4月30日止,全球不幸染疫人數已超過1.5億人,死亡人數更已突破316萬人,而各國疫情起起伏伏讓恢復原有正常生活遙遙無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衝擊仍持續擴大中。

  然而,不只是疾病與健康的衝擊,各國政府強度不一的防疫措施,都對各國的社會經濟生活帶來影響;為了控制社區感染,各國紛紛採取限制人民行動自由(Movement control order, MCO)、嚴格邊境管制、封城或社區封鎖、禁止或限制營業、強制或建議保持社交距離等(Social distancing),甚至宣佈進入「緊急命令」,無不影響廣大勞工的勞動生活。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20年4月7日發表的第二份報告中估計,疫情可能導致全球1億9千5百萬名勞工失業。ILO秘書長賴德(Guy Ryder)更表示,這不僅是一場全球公共衛生和健康的事件,更是重大勞動市場危機。隨著疫情的撲朔迷離,ILO先後發表四個版本的報告,補充這場世紀瘟疫對勞工的全面性影響。

  疫情爆發邁入第二年,疾病大流行對社會的影響也逐漸固著,只是疫情反覆繼續侵擾著全球每一個人的生活,無一倖免。本文嘗試聚焦於各項報告書中疫情對女性勞工影響與衝擊的分析,以茲作為政府政策介入及工會協商之參考。

 

疫情對女性就業的影響惡化了社會不平等

  無庸置疑,這波流行病引發的經濟衰退衝擊了所有勞工,而對女性勞工的打擊更是明顯,隨著時間拉長,情況也會更加惡化。2021年3月,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在一場針對女性就業衝擊的論壇中認為,COVID-19疫情對於女性收入和就業機會造成「極度不公平」的影響,呼籲採取長期措施,改善女性勞動力市場現況。以美國為例,截至2021年1月,近千萬個工作機會因疫情消失,其中受影響的女性超過一半,而過去一年來有250萬名女性因此離開勞動力市場,多數失業或轉入所得更不穩定的勞動,而男性則只有180萬人。

  然而,歐洲總工會則發現,與以往的經濟危機不同,這次危機嚴重影響了歐洲聯盟女性的就業,不僅反映在女性主導的經濟部門中出現大量失業潮的現象,就如同ILO第一份針對疫情影響衝擊的報告書顯示,勞動條件較差、所得不穩定的「易脆弱勞動者」以女性居多,對工作與生活平衡構成更大的危脅。根據歐盟的統計,從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之間,歐盟的失業人數增加了約240萬人,其中婦女超過130萬人,女性的失業率增長了20.4%,而男性則為16.3%。幾乎所有歐盟國家都實行了短期工作計劃,在2019年最後一個季至2020年第二季之間,女性工作時間減少了約18.1%,高於男性的14.3%,總時數下降相當明顯。

 

已經存在的失衡,在疫情下更加擴大

  在ILO第一版報告中,分析了哪些人在疫情大流行中將會特別脆弱,其中,以女性勞工居多的服務業影響最大。全球58.6%的就業女性投入服務業工作,而男子為45.4%。女性獲得社會保護的機會也較少,而在疫情下關閉學校或照顧服務的情況下,婦女又往往必須承擔不成比例的照顧負擔。在第二版報告中,標示了「承受高風險的產業」,其中包括醫療保健、照顧及各項服務業,女性受僱比例超過70%;而「海嘯第一排」的旅遊餐飲業中,全球1.44億名勞工受到影響,該產業超過一半的勞工都是女性。2020年5月,ILO亦針對非正式經濟部門中的勞動衝擊提出報告,除了疾病,估計各項防疫措施對全球16億從事非正式經濟的勞動者構成嚴重打擊,其中女性將占大多數。

  然而,對女性勞工這種不成比例且跨越經濟部門的影響,多數建構在原有已經存在的性別失衡和不平等之上。只是,在大流行之下的「社會疏遠」和「封鎖措施」,對於需要直接與人接觸的服務業打擊最為嚴重,包括住宿,食品服務,旅遊,零售,娛樂,家政等,無法透過遠程作業完成。根據歐洲統計局的報告,由於女性佔這些部門的61%,因此她們更容易受到裁員、暫時裁員和減少工作時間的影響;其中,在食品服務業和住宿業從2019年底到2020第三季間期,歐洲流失近88萬的該產業就業機會中,其中53.5萬是女性。

  主要從業人員為男性的行業,例如工業和建築業,雖然未能倖免於這場危機,但最初的影響衝擊不僅不那麼劇烈,相較於與人群接觸密集型服務業,復甦和反彈也更快、更強勁。此外,這段期間創造就業機會的復甦,也「結構性」和「系統性」地偏愛男性(公共部門除外)。值得注意的是,電信和電腦程式相關產業因遠距工作而受益,而因此受益的主要也是男性(63萬),遠高於女性(17萬)人。

  從長遠來看,女性的就業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由於短期工作計劃和其他公共措施所提供的支持逐漸結束,無法迅速而強勁復甦的行業很可能會面臨大規模的倒閉和裁員。根據歐盟委員會的預測,服務業的復甦將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意味著對女性的影響衝擊也會更長。此外,研究顯示休假計劃結束後,非典型勞動者比全職員工更有可能被裁員,由於女性在這類人員中的任職人數過多(佔絕大多數的兼職工人),因此她們在未來幾個月內更容易被解僱。

 

最被低估的影響

  從歐盟統計資料中更細緻的分析疫情大流行對於女性勞工的深層影響。從產業的就業分佈來看,在女性佔第一線工作者居多的行業,如醫護人員(76%)、食品店收銀員(82%)、個人看護(86%)、兒童護理人員和老師(93%),以及佔95%的家庭清潔工,在危機期間,這些受僱者的工作量大幅增加,進而導致更大的健康風險。雖然各國政府都提出若干紓困和補助措施,降低勞工和企業不可預期的經濟損失,但由於原本身處低薪,所以女性勞工所能獲得的工資替代措施也相對不足。根據歐洲基金會(Eurofound)的報導,女性宣稱難以維持生計和維持其生活水平,其中58%的女性表示她們無法撐過三個月,男性則為48%。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面向,主要是歐洲各國原來的相關職場性別平等措施被擱置或暫緩施行,這就導致錯失了結構性調整的職場性別不平等的機會。同時,以經濟復甦為名,各國政府亦可能傾向於讓公司應盡義務更為寬鬆。以法國為例,雖然過去努力的經濟效益已經確立,但許多公司已經推遲採用縮小性別薪酬差距平等計劃,將對未來幾年的職場性別平等進步構成威脅。

 

其他不平等的影響

  根據歐洲總工會研究中心(ETUI)的分析,遠程辦公的普遍性讓大部份勞工的「幸福感」和「滿意感」都降低,但「孤單感」卻大幅增加,這也讓勞工憂鬱和自殺的問題更加惡化。由於封鎖而關閉學校和托兒服務,增加了家庭內部的照顧需求,根據歐洲基金會初步研究顯示,女性一直承擔著大部分無償照顧工作,在疫情之下更加惡化。

  數據還證實,在大流行期間,女性更有可能減少工作時間照顧孩童。這種情形可能對女性職涯產生更長時間的影響,包括可能危及她們的晉升機會,使她們比沒有受到同樣限制的男性人更難晉升。因此,許多人開始擔心此次疫情大流行會逆轉過去勞工及女權運動在職場性別平等上取得的成就,而為了避免對女性就業產生更長期影響,歐盟各國工會呼籲成員國需提高對疫情性別衝擊的敏感度,以確保平等的發展得以永續。

 

台灣可以做些什麼?

  雖然台灣因防疫得當,讓疫情大流行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相對於世界大部份國家而言較小,甚至因為國際生產鏈移轉,以及經濟生活未受疫情干擾而在各項經濟發展指標上都有亮麗的表現,根據報載,主計處預估2021年第1季的經濟成長率高達8.16%,而股市也衝破一萬七千五百點的歷史新高。因此,在慶幸台灣未受嚴重衝擊的當下,政府更應以前瞻性的態度促進職場的性別平等工作,並提出具體解決低薪普遍化問題的政策措施,讓台灣在各項平等指標能和防疫表現一樣有亮麗的表現。

 

本文刊載於全國產業總工會 工訊第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