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文/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研究部主任)

economic democracy12  新型冠狀病毒在各國掀起的巨潮,不只讓勞工深受無薪假與失業的苦楚,企業也受傷甚重。在美國,儘管川普總統宣布高達1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其中包括對小型企業提供3,490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但不到2個星期,紓困援助已經見底,卻仍舊止不住經濟重挫與失業率的高漲。因為美國聯邦政府的紓困確保企業得以殘喘,但企業仍然採取裁員、減班等將風險轉嫁員工的削減成本措施;5月初,美國勞工部公布的非農業就業人口失業率已攀升至14.7%,全美超過2千萬人失業,被形容為「戰後之最」。

失業給付的破產危機

  美國快速對家戶提供紓困金,失業者每周也可以領取600美金給付,但是當雇主不斷解僱員工造成請領率飆升,也種下另一波債務危機。既使聯邦政府調動龐大資金應戰,但全國已有6個州的失業保險基金,只剩下不到10周的支付能力。其中最為嚴重的加州,失業基金早在2008年大蕭條中一度破產,最後勉強依靠聯邦借貸才能支應,至今仍積欠近80億美元。根據估算,若失業人口再度增加,加州失業保險基金恐怕在5月會再度破產,想依靠失業給付及有限的紓困金撐過災難,對美國而言恐怕是飲鴆止渴。[1]

  此時,長期推動員工所有權方案的美國ICA集團(ICA Group)於日前發表一份危機應對聲明,主張「基於有意義並迅速採取行動挽救工作及企業,員工的所有權必須是經濟應對措施的核心」[2]。何以員工所有權被當成是回應危機的解方之一?ICA在聲明中認為,根據過去經濟衝擊的教訓,表面上最後是依靠市場自我修復,實際上卻仍舊走回新自由主義的老路,所以除了紓困搶救企業,ICA呼籲美國政府也應該將員工所有權納入對應措施,協助企業重整並且挽救就業機會。

 

中間技術工作的流失

  ICA提出的理由是小型企業的多元就業,對於維持社區健康機能至關重要,但是每一波蕭條造成工作機會的變動,卻對社區帶來不利衝擊。根據統計,2008年大蕭條期間,小型製造廠和專業服務大量消失,直接造成銷售、行政和技術人力等流失,這些中間技術及中等收入就業在蕭條期間就消失60%,但後期復甦卻只重建了22%,隨之而來的是低薪工作大幅增加。低工資職種在同一時間流失21%,但復甦期間反而新增58%的就業職缺。顯示原本的技術人力失去相稱的就業機會,只能大量流向低薪就業,進一步推升不平等的擴大。

  ICA推估,目前受疫情衝擊的產業多為餐飲、零售等傳統低薪的服務產業,一旦衝擊擴大或蕭條延長至12個月,下一波受害者將是提供中間技術就業的企業。但前一波經驗已經顯示,後疫情時期低薪工作容易恢復,中等技能工作卻可能就此流失,不是失業就是被低薪工作所替代,製造出更多工作貧窮者,都是對員工極度不利的發展情境;同樣的,依賴中間就業機會的社區,也會因為關廠歇業而喪失就業及生活供給,等著被拖入更加嚴重的蕭條泥淖。因此ICA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增強所有權由雇主向員工轉移,讓員工有更多機會保住工作。

 

員工所有權作為危機解方

  員工所有權是一種透過員工共同擁有企業,進而控制集體工作條件的方案。透過雇主股權向員工移轉,將有效減輕景氣回復後財富再度集中的惡性循環。根據美國國家員工所有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mployee Ownership, NCEO)的報告,在經濟不景氣期間,員工持股比例較高的企業裁員機會較低,也更有機會在勞資同心協力下渡過系統性風險;一旦危機過去,員工所有權人的退休儲蓄平均增加2.5倍,工資則提升5-12%,總體生產率也提高4-5%。[3]

  儘管此刻員工所有權不一定能夠作為所有企業化解危機的靈丹妙藥,但小企業雇主也不必然只有犧牲員工的單一選擇。ICA Group認為,向員工轉移股權替代部分薪資,企業可以減少現金支出壓力,也能降低解僱維持基本營運收入。對員工而言,若持續惡化終將無法避免失業,也會傾向接受股權移轉方案留住僅有的工作機會。

 

他山之石

  員工所有權讓企業有機會生存,員工也保有工作,成為企業與員工互惠互利共同渡過危機的有效策略。一旦企業撐過危機,員工因為股東身分受到激勵,將更願意投入創造「共同利潤」,疫情期間犧牲的薪資,可望從股權利潤中獲得回報;再者,若員工擁有足夠股權選出代表進入董事會,就能得到更直接的決策參與權,有效改善企業內部的分配不平等。

  當前的台灣,疫情仍未過去,未來的變化仍無法掉以輕心,藉由紓困保留就業機會必定是當務之急。但各項紓困措施並無法保證經濟不平等也會獲得緩解。建議決策者應開始思考更加積極的員工所有權方案,並且超前布署相關會計法律規劃以及社會推廣,結合下一波的紓困政策推動股權移轉,使勞資在共享股權的基礎上,實現真正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本文刊載於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第233期月刊【經濟民主ABC專欄】


圖片來源為:ICA Group.〈Employee Ownership - A Necessary Addition to the Coronavirus Economic Response〉


[1]https://taxfoundation.org/state-unemployment-compensation-trust-funds-run-mere-weeks/-trust-funds-run-mere-weeks/

[2] ICA Group.Employee Ownership - A Necessary Addition to the Coronavirus Economic Response引自https://icagroup.org/resources/

[3] https://www.esopinfo.org/infographics/economic-power-of-employee-ownership.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