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上期的社會民主教室中,我們回顧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民主政府-德國威瑪共和,那個驚心動魄的誕生過程,理解到一個或許放諸四海皆準的現象:沒有以工人為主體的政治社會運動的施壓,沒有實力的展現,沒有必要時訴諸街頭、訴諸暴力的犧牲,一個進步的社會民主政府與體制,是無由誕生的。其實,雖然本質上如此,但是並非所有的社會民主政權的出現,都像德國那般的充滿張力與戲劇性。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例子,自由主義與市場經濟、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 英國。

classroom4

1945Attlee首相與女工–15年的倫敦社工,社會民主政府的領航者

  英國的社會民主政黨 – 工黨(Labour Party),成立於世紀交替的1900年,與德國的發展極為類似的,它亦是在工人運動發展到一相當的時期及階段,亦即理解到:必須投入資產階級的體制內政治結構中,尋求對運動更有利的出發基礎(也就是恩格斯所說的?實現法權要求?(Rechts-forder-ungen)),以從體制內達成改變體制的改革路線時,由工會與支持工人運動的知識份子所組成。不例外的,知識份子的參與與催生,居功厥偉,但是工人運動所累積蘊發的社會力量,方是背後真正的實力基礎。英國工黨曾經在1923及1924兩度執政,成立合計不到三年的少數政府,政事的推行並不順利,一項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工黨在J. R. MacDonald的領導下,不但政策不明,路線不清,而且不斷試圖組織聯合政府,也就是結合自由主義者的保守份子,以解決自己少數政府的窘境,是以造成工黨內部工會陣營的反對,乃至全面退出。換句話說,在如此的政治現實之下,一個所謂真正的「社會民主」,其實是無從實現的。

  歷史給了工黨及社會民主第二次機會,雖然是代價慘重的機會:第二次世紀大戰的玉石俱焚。英國雖然戰勝,但卻處處殘破,民不聊生,人民處於飢荒、瀕臨死亡的邊緣,如同美國戰爭部長史汀生(Henry Stimson)在日記中所記載的:「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所可能發生之最悲慘的情況…」。國家財政破產,國內與國際金融秩序瓦解,百業面臨全面的崩解,經濟顯得毫無活力,似乎無法從戰爭的驚慄與破壞中回復,當時的人們相信,只有三個字可以形容英國的處境:摧毀、痛苦、分裂。

classroom5

1947:大企業的煤礦收歸國有-解救社會的行政治行動之一

  有一跟接下來工黨執政(1945年波茲坦會議期間大選的拉下邱吉爾)、乃至社會民主政權的出現,有著關鍵性影響的現象:英國人民意識中,資本主義的全面破產。當時的英國歷史學家Alan Taylor寫道:「在歐洲,沒有人相信所謂的美國生活方式(American Way of Life),因為它就是大企業主的同義詞。或者,更精準一點的說:那些還在相信的人,是大家所唾棄的政黨,是一群沒有未來的政治人物,他們的命運,跟1688年雅各賓黨人沒有兩樣…」。在普遍的國民認知中,資本主義道德敗壞,只談貪婪,不知何謂理想,盲目的支持社會的不平等,不但不符合社會的期許,更赤裸一點的說:世界大戰的元兇根本就是資本主義工黨接下了這項歷史任務。獲得政權之後,工黨真正塑立了一個英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政府路線,簡言之,就是以「解決失業」,作為自己的理性堅持(raison d’etre)。工黨認為,英國的資本主義,已經被證明無能,它投資太少,沒有企業倫理與道德,只知貪婪獲益,賺取暴利,並不忘掠奪勞動者。工黨的決定是:放棄亞當斯密的自由放任政策,遠離作為英國經濟哲學的十九世紀傳統自由主義。執政後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全民健保,所謂的國家健康服務醫療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退休年金制度,投資國民的教育,興建國民住宅,並且採取一切的手段,努力創造充分就業。相對於歐洲大陸希特勒式的「權力國家」(Machtstaat),工黨把自己的理想國度,除了稱之為一次大戰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所傲稱的?英雄之家?(homes fit for heroes),或是工黨在選戰中所自封的「新耶路撒冷」以外,接連的實踐與行動,又替英國發明了一個至今世界上人人朗朗上口的名詞:社會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

  英國與德國的歷史命運與發展進程,當然完全不同。德國經常呈現斷裂式的時代交替,社會必須去面對天崩地裂般的變天,某個程度上來說,英國人是較為幸運的,不論歷史的挑戰為何,英國總是在內國秩序的和平狀態下,完成時代的更迭。但同樣的,在國家與社會面臨劇變,遭逢生死關頭的挑戰時,一個以工人運動為後盾,一個反資本主義、以崇尚社會公平正義、平等與尊嚴為目標的社會力量,才有可能挽救國家與社會,在存亡的關鍵一役中,獲得最後的勝利。吾人又回到一個相似的歷史邏輯:時代在巨大災難之後的轉折點,要挽救國家與社會,唯一的憑藉,恐怕仍是自主覺醒的大眾勞動者,集結自己的力量,不管是德國的以武力對抗反動,亦或英國的以選票投下不信任,以社會民主的價值為後盾,落實自己的社會民主政策,方有成就的可能。

文/林佳和(東海大學法律系講師)刊載於勞動者132期

 

社會民主的譜系學一:工會與社會民主政黨的出現

社會民主的譜系學二:工會與社會民主政府的出現(一)德國

社會民主的譜系學三:工會與社會民主政府的出現(二)英國

社會民主的譜系學四:工會與社會民主政府的出現(三)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