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文/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 執行秘書)

  當所有媒體焦點都投注在宋楚瑜與國民黨的帳戶泥巴戰時,立法院 正悄悄地對攸關兩千萬人民福祉的全民健保體制,進行重大的變革。立 法院社福委員會於11月15日邀請學者專家、醫界代表(就獨缺民間團體) 舉行一場對健保體制的公聽會,試圖統合各界對健保體制的意見,以作 為下階段修法的藍本,接下來於12月20、22、23日起進行一連三天密集 的的健保修法會議(20、22日的審查會因人數不足而休會)。

  全民健保的改制涉及層面相當廣泛,其中以全民健保組織架構之調 整最為關鍵,也最具爭議。然而,這次立法院社福委員會各個委員的版 本中,除了保險人體制之爭議外,更有立法委員積極催生所謂的「醫療 儲蓄帳戶」(Medical savings accounts),以解決全民健保可能面臨的 財務宭境。目前共有沈富雄、郝龍斌、張蔡美三位委員的版本採用「醫 療儲蓄帳戶」制。

  然而,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開辦至今僅四年餘,除了民眾的滿意度 從開辦時的百分之三十,躍升到現在的百分之七十,其納保率亦已達 96%以上,且台灣全民健保制度被經濟學人年會評為亞洲最成功的健康 照護體系。在制度的發展上,剛才漸漸走入穩健期,因此,實沒有必要 於此時此刻進行如此大幅度的修改。這種作法除了無法解決大家所擔心 的健保財務問題,更會使辛苦建立的全民健保體制走入另一個未知的方 向,進而影響民眾的就醫權利。

  針對部分立法委員所提出的「醫療儲蓄帳戶」,就制度上而言,其 乃一種以以個人儲蓄為基礎,強調個人對健康維護責任的財務方案,以 作為民眾看小病的醫療費用支出。美其名是提昇民眾的成本意識,減少 醫療資源的不當使用,事實上只是將醫療負擔的責任推回給民眾。然而 ,這種過份強從「需求面」成本控制的方案,除了違反全民健保「風險 分擔」的基本精神,更會嚴重影響民眾就醫的適當性問題,造成民眾的 就醫障礙。

什麼是「醫療儲蓄帳戶」?

  「醫療儲蓄帳戶」(Medical Savings Accounts-簡稱MSAs),顧名思 義,是以各人(或含家戶)為健康風險單位的一種財務方式,透過自己 的儲蓄,作為支應個人(或其家人)在面臨健康事故時醫療支出。相較 於福利制度下的國民健康服務(NHS),以及社會安全體制下的全民健康保 險(NHI),是一種以「所得移轉」為基礎(based primarily on income transfer)的社會保險和公共救助式的社會政策,建立在社會有足夠的 生產及稅收以支應社會支出。而「醫療儲蓄帳戶」則是一種以個人資產 為基礎(based on assets)的一種社會政策,強調個人的資產帳戶和社 會政策適當的整合在經濟政策當中。

「醫療儲蓄帳戶」可能產生的問題:

1. 不具有任何風險分擔的功能。社會保險的目的在藉由多數人的力量, 分擔少數人健康風險之財務責任,但,醫療儲蓄帳戶是一種政策性的「強 制儲蓄方案」,主要是以個人(或家庭)的存款(即個人的資產)為支應個 人或其眷屬醫療支出的財務來源。其過份強調對個人對健康之責任,並不 具有任何風險分擔的功能。雖然多數方案對超過一定額度之費用,另有風 險分擔之安排,但仍可能阻礙中低收入者,在未達到上述額度前,尋求必 要之醫療服務

2.形成民眾就醫障礙。醫療儲蓄帳戶過份強調個人對於健康風險的承擔, 以及以家戶為中心的健康風險分擔單位,是一種健康責任完全『私化』的 一種政策作為,將個人或其家屬的健康事故,完全歸咎於個人的責任,而 刻意的忽略了可能影響個人健康的其他外在因素(即經濟發展的外部性問 題)。因此,將會導致民眾就醫時的嚴重障礙。

3. 導致社會的貧富差距的加大。就公平性而言,由於醫療儲蓄帳戶是一種 以個人儲蓄為主的政策方案,個人對於醫療費用的支付能力,完全視個人 存款(資產)的多寡而定。因此,類似這種pay-as-you-save的制度設計, 意謂著高薪者(相對的有較多的存款支付醫療費用),將有「能力」享受較 好的醫療服務,除了對民眾就醫適當性問題造成嚴重衝擊(窮人看不起醫生 ,或是不捨得看醫生),更會導致社會的貧富差距的加大。

4. 易受經濟波動和儲蓄能力下降的影響。由於醫療儲蓄帳戶是以個人(工 作人口)一生所得的重分配(save-as-you-go),因此,將會受到經濟波動 ,以及個人儲蓄能力減降的影響,例如:新加坡在面臨亞洲經濟風暴時降低 雇主的相對提撥率,以及受薪者面臨失業事故時無法再儲蓄的窘境。因此, 相對於社會保險以較大風險分擔單位的調整機制,醫療儲蓄帳戶就顯得遜色 許多。

5. 供給者的道德危機,才是造成醫療浪費的主要因素。醫療儲蓄帳戶的主要 目的在於降低民眾醫療利用的道德危機,並提昇其成本意識,因為,個人所 支出的醫療費用實際上是自己的存款,基本上,是一種純粹從需求面介入成 本控制手段。然而,雖然醫療儲蓄帳戶可能可以有效的「抑制」民眾的醫療 需求,但所抑制的是必要的服務,或不必要的服務尚有疑意,更何況醫療儲 蓄帳戶並無法有效的解決醫療資源的浪費和錯置,因為,以各國的經驗觀之 ,醫療服務之使用與否受醫師影響最大,因此,供給者的道德危機,才是造 成醫療浪費的主要因素。

6.對家庭功能造成負面的影響。由於醫療儲蓄帳戶是以家戶作為健康風險分 擔的基本單位,除了加重了個人的經濟負擔外,更會加深家戶中非經濟人口 對於經濟人口的依賴,進而可能對家庭功能造成負面的影響。

對於全民健保修法的主張

1. 「公營體制、現制改革」。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開辦至今僅四年餘,除了 民眾的滿意度從開辦時的百分之三十,躍升到現在的百分之七十,其納保率 亦已達96%以上。在制度的發展上,剛才漸漸走入穩健期,因此,實沒有必 要於此時此刻進行如此大幅度的修改。此外,鑑於台灣全民健保制度被經濟 學人年會評為亞洲最成功的健康照護體系。因此,應就現制進行改革,維護 「公營體制、現制改革」的基調,以茲完全發揮全民健保應有的功能。

2. 健全財務,應先杜絕醫療提供者的浪費。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解決之道 一方面應先從供給面著手,例如更積極的推動總額預算制,建立轉診制度、 進行支付體系的配套改革,以及查核醫療院所浮報、濫報的情事,另一方面調 整健保現制不合理的財務結構,積極導正過去以多報少的各種陋習,以落實量 能計費、風險分擔和所得移轉的具體政策目標。

3.反對「醫療儲蓄帳戶」。堅絕反對不具任何所得重分配,將健康風險責任完 全『私化』並歸咎於個人的「醫療儲蓄帳戶」。其將造成高薪者,由於相對的 「儲蓄帳戶」中有較多的存款支付醫療費用,有「能力」享受較好的醫療服務 ,除了對民眾就醫適當性問題造成嚴重衝擊(窮人看不起醫生,或是不捨得看 醫生),更會導致社會的貧富差距的加大。

本文刊載於1999年12月22日勞動者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