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20180223社會民主哲學下的社會福利發展細說德國的經驗

  知名丹麥社會福利學家Esping-Anderson的巨著《福利資本主義的三種世界》,將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社會福利體制,初分為自由主義、組合-國家主義,以及社會民主等三種模式,透過去商品化、去階層化的程度,衡量一個國家的社會福利體制(Regimes)。其中,以福利國家著稱的北歐瑞典、丹麥、芬蘭及挪威等國,毫無疑問的屬於所謂的「社會民主模式福利國家」,而第一個職災保險、健康保險及老人障礙年金保險的發源國「德國」,卻被歸類為組合-國家主義的福利體制,性質上是比較傾向於保守主義的福利國家。

  然而,縱觀德國的政黨政治發展,長期以來主要都由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和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等兩大政黨輪流主導執政,前者主要被歸類為「左派政黨」,其支持者也多來自工會會員,因此對於德國社會福利的發展較為友善;至於後者,因其較為保守的宗教教義而對社會福利採取較為保留的態度。但無論如何,德國的社會福利經驗,仍然是各國參考的重要依據。

  但何以早於1863年就成立,並多次執政的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無法讓德國往北歐的社會民主福利模式發展?而給人工會強大的德國社會,在所謂的組合-國家主義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從歷史中找線索、從哲學中探究脈絡,【哲學星期五@台北】與【台灣勞工陣線】邀請了留學德國的社會福利學者,東吳大學社會系周怡君副教授,和大家一起細說德國社會福利的故事。歡迎各界踴躍參與討論!

 (本次活動自由入場、無需事前報名;感謝【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提供場地,無強制性消費,但是鼓勵大家在店內消費,支持咖啡館「無償提供」【哲學星期五】場地使用)。

【時間】2018年2月23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
【主講】周怡君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講者介紹】
周怡君│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德國海德堡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領域包括:社會政策比較分析、社會保險、歐盟社會政策、身心障礙福利政策、社會福利理論等。


影片紀錄(由哲學星期五@台北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