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 .線上捐款

  • .銀行匯款 / ATM 轉帳

  • 金融機構名稱:

  • (007) 第一商業銀行營業部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 帳號:0931-0116-958

  • .郵政劃撥

  • 劃撥帳號:50118157 

  • 戶名: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2021新聞
on 13 十月 2021
20211013 最低工資專法保障,經濟果實全民共享

范雲委員與台灣勞工陣線、工會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雖然上星期五(10月8日)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做成調漲5.21%的決議,但蔡英文總統2016年、2020年兩度宣示訂定《最低工資法》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呼籲勞動部盡速將草案送進立法院,以建立更透明、合理、穩定調整最低工資的法源依據。

文/董建宏

  根據報載,蕭內閣為因應亞洲金融風暴、避免景氣下滑造成台灣經濟的衰退,因而提出一系列擴大內需方案,期望透過政府公部門的擴張性支出,來穩定經濟成長。同樣的,民進黨前黨主席許信良先生也提出"三千億減稅方案",期望作為民進黨面對金融危機的經濟對策。然而面對這諸多策略或政策,似乎並沒有任何人去進一步質疑這些政策背後的真正受益者是誰。

  面對公共政策,台灣除了長期以來一直由技術官僚壟斷資訊來源,閉門造車之外,在民主化之後,也只是淪為不同利益集團代言人的角力結果。因此真正弱勢的社會群體便在一波波的政治鬥爭中,逐漸沒頂。事實上,一個合理且進步的公共政策除了需考量到時效性與可行性外,更重要的是社會的公平原則與正義是否體現。

  以三千億減稅方案而言,除了經濟上因乘數效益所預測的真正經濟效果有限外,更重要的是誰的稅被減輕了。在許先生的方案中,基本上按以貨物稅為主,然而其所強調的消費項目多為高價位的消費品乃至奢侈品,換言之,一般勞工並不會因為這三千億減稅方案而使生活的經濟壓力有所輕減,倒是中小企業主乃至於大型製造業主、以及管理階層經理得以進一步積累其財富。更嚴格的來說,現代產業的發展與製造型態與傳統製造業已有很大的不同了,因此貨品的價格事實上一直處與一個持續穩定成長的狀況。反觀工人的薪資水平則幾乎呈現靜止甚至下降的趨勢。以美國而言,在戰後近五十年的經濟成長,除了50年代薪資略有成長外,工人的實際工資(即經過通貨膨脹率調整後的實際所得)事實上是呈現下降的。而在雷根主義時代的保守經濟政策下,尤其是減稅措施,更是加大了貧富所得的差距。因此,我們必須很清楚的問這樣的減稅政策,到底是減誰的稅?

  至於擴大內需方案,似乎是相當傳統的凱因斯對策。政府透過公部門的擴大性支出來刺激有效需求,帶動經濟成長。可是同樣的,我們也必須審視其中的"玄機"。正如同許多人已經指出,這樣一套急就章的擴大內需方案只不過就是將過去該作而尚未完成的地方小型建設全部搬上檯面來。因此,它成為地方派系競相角逐利益的新焦點。換句話說,所謂的擴大內需方案,充其量只擴大了地方山頭與黑道勢力的"內需"。而其所刺激的產業經濟活動僅僅限於少數營造以及落後或高勞動力、高耗能的產業。更進一步觀察,我們會發現在這些擴大內需的公共工程計畫中,更企圖夾帶、偷渡許多具有爭議性的重大公共建設。例如瑪家、美濃水庫的興建;檳南機場的設置等許多具爭議性且將對台灣環境與地景具絕對性破壞的計劃。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施行這些所謂擴大內需的公共工程,那麼幾年之後的台灣地景將會變得比今天更加可怕。

  因此,面對經濟危機,我們不當僅僅只是短視的追求現階段的經濟穩定與成長,更要考慮成長與穩定的後果為何,以及社會資源的有效再分配。其實,擴 大內需不一定要大規模的硬體建設或是幾千億的減稅措施。如何創造有效需求 (Effect Demand),重塑產業結構,保障勞工工作權益,並提昇勞動力素質,方才能讓台灣成功的跨進下一世紀。

本文刊載於1998年10月26日勞動者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