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FacebookTwitterLinkedinShare on Google+

捐款挺勞陣

tlf donation poster demo one final ver2 2

專案研究

covid 19 banner

訂閱電子報

THELABOUR

查詢違法企業

Illegal

banner left 01

index-img-left-1

 

banner left economydemocracy

勞動僱用資本3D

208

勞陣議題

捐款支持

捐款支持

台灣勞工陣線成立於1984年,我們相信路途再遠,總要有人像蝸牛一樣耐心的往前移動。 勞陣邀您一起乘著這座島嶼,創造一個人人都有光亮的所在!...

0504 勞動立法40年:突破與未竟

0504 勞動立法40年:突破與未竟

在台灣勞工運動的脈絡中,1984年7月實施的《勞動基準法》,一直都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無論是在核心勞動條件的保障之外,也牽動著之後的各項...

20240419 勞陣對未來四年勞動政策發展的期許:積極因應新舊挑戰、確保勞工權益與社會公平的未來路

20240419 勞陣對未來四年勞動政策發展的期許:積極因應新舊挑戰、確保勞工權益與社會公平的未來路

今天,準行政院長卓榮泰終於公佈新內閣的勞動部長,確定由現任行政院副秘書長何佩珊出任。台灣勞工陣線表示,除延續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重大勞工政策...

從民間合作互助、國家壟斷到財團主導─台灣民眾資金融通的演進

從民間合作互助、國家壟斷到財團主導─台灣民眾資金融通的演進

文/張烽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在農耕社會,人要生存,首要種植農耕,養活自己,剩餘可以交換買賣,賺取利潤。四百多年前,台灣漢...

出版專區

 -出版品專區-

勞陣長期以來透過出版與社會對話,出版一直都是我們重要的工作,三十年來,雖然遇到種種難關,仍然投入工運書寫和出版的工作。

  而為了降低被照顧者功能障礙或維持現狀不致惡化,需要提供許多專業服務,如:護理、復健、環境評估與裝修、輔具設備等服務,但最大量的協助像:餵食、盥洗、如廁、洗澡、穿脫衣服、移動、餵食、上下床、洗衣、清掃、交通、購物這些日常生活起居事項;雖然這些協助並非高技術性服務,但卻是讓被照顧者得以生存的必要協助,服務提供方式則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機構式照顧:

  主要是提供全日的住宿服務,服務內容包括醫護、復健、食宿與個人的生活照顧等,服務對象一般是對照顧的依賴度高、缺乏家庭及社區照顧資源者。

二、社區式照顧:

  讓接受服務者仍可以住在自己所熟悉的地方,維持一貫的生活方式,服務內容可以是技術性的護理服務或是一般的照護服務,增加其留住在社區中的可能性。

三、居家式照顧:

  將服務送到家中,協助或暫時替代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工作,讓家庭照顧者有喘息的機會。

  那麼,「長期照顧」何以成為我國亟需面對並尋求解決的重大課題?

  第一個原因是人口快速老化,台灣在1993年時老年人口達到佔總人口數7.1%的大關,正式步入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至2005年底,老年人口比例約為9.7%,預計不久的將來,由於戰後嬰兒潮邁入老年,老年人口將急速竄升,經建會估計到2017年時,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為13.6%,2026年時破20%,2050年時更高達35%。由表一可知,目前台灣人口老化程度雖不若其他國家嚴重,但人口老化速度卻較他國為快,老化速率僅次於日本,當老人人口增加,通常對照顧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復加上台灣老化速度之快,我們所面臨的考驗其實更加嚴峻。

  其次是家庭照顧能力的下降,根據主計處2000年的調查顯示,我國平均每戶人口數由1990年的4人,降為2000年的3.3人,再加上,婦女就業率也自1990年的35.6%到2000年增加到48.4%,在過去,家中有失能者時,通常都由家庭成員自行照顧,而且大多是婦女扮演照顧者的角色,但在家戶規模及結構變遷下,家庭所能提供的照顧人力已不如從前;除了照顧人力受到限制外,照顧費用也是一大問題,目前除中低收入戶救助和健保對慢性病床、居家護理的有限給付外,幾乎所有的照顧費用都由家庭自行負擔;以進住養護機構為例,每月約需3至4萬元(一年約為36至48萬),而據九十一年台灣地區家庭收支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約87萬元,消費支出約67萬,儲蓄金額約20萬,對照兩邊的數字,照顧對家庭所產生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上述這些數字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家庭照顧能力普遍下降,要求家庭作為自我依賴的經濟與社會單位是不切實際的。

  此外,就是照顧服務供需差距過大的問題,除了人口老化伴隨而來的老衰和慢性病盛行,將導致照顧需求暴增外,公共衛生的提昇與醫療科技的進步,許多疾病帶來的不再是死亡,而是因病導致的身心功能障礙,種種的因素,都使需要照顧服務的人口與日俱增。據主計處2000年戶口及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有33萬8千人需照顧服務,另據「建構長期照護先導計畫」估計,需照顧服務最低估計為30萬人,最高估計則有50萬人;雖然照顧需求如此龐大,然而由於照顧服務體系的不完整,政府部門或民間組織的提供量,截至2002年為止,包括機構式照顧(10%),短期機構式照顧(2%),居家式或社區式照顧(5%),一共也不過僅佔17%而已,絕大部分的照顧還是由家庭獨立承擔(含外勞照顧)。

  在前述的狀況下,許多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照顧的問題層出不窮,面對這個問題,近年來,「建構完整的照顧服務體系,以確保弱勢者得到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已然成為一個共識;而針對台灣長期照顧的現況探討、問題分析、未來發展甚至建議方案,相關研究、調查、新聞報導甚或官方文件都已成篇累牘,不需我們一再贅述,但是,台灣長照政策卻至今仍處於「難產」狀態,到底是哪裡出了差錯?

  其實,在各界不斷的要求與倡議之下,政府自2000年開始推動為期三年的「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至2003年先導計畫告一段落前,多位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委員為避免體系建構的步伐停滯,即於第七次會議中聯名提案,希望政府能將先導計畫的成果,作為未來相關工作的發展基礎,並轉化為後續具體可行的政策,期待藉此建構國家的照顧政策。

  然而,行政部門雖於當年底即組成「長期照顧制度規劃小組」進行規劃,匪夷所思的是,先導計畫的成果並未被轉化為政策,反而看到與先導計畫大同小異的議題,以委託案之名進行重複的研究,但其又欠缺先導計畫實驗社區的實務經驗,以致完全流於文獻及次級資料蒐集分析的紙上作業,至今,台灣長照體制的推動可說是已經呈現空轉狀態。

  簡言之,當前台灣長期照顧根本的問題並非研究或論述不足,而在沒有整體性的政策,再這樣蹉跎下去,恐怕類似國民年金延宕10幾年的惡夢將再重現,我們認為:讓老人「在地老化」或讓身心障礙者「留在社區」是長期照顧的理想目標,也就是說讓老人與身心障礙者能生活在熟悉的家中、社區中得到更有人性化的照顧,而達成這樣的理想,需要有政策作為實踐的藍圖,以逐步建構完整的照顧服務體系。

  因此,我們強烈建議國家不能再規避應有的角色與責任,我們要求政府應儘速訂定長期照顧政策白皮書,包括各項工作及完成之期程,以有效解決長期照顧問題,減輕家庭照顧的重擔,維護失能者的照顧品質。

 

本文刊載於勞動者141期

萬千計劃

勞陣萬千計劃是什麼?

萬千,是一種信念,我希望可以逐漸找到一萬個願意固定每月或每年捐款的勞陣「萬千之友」,讓勞陣可以更穩健的推動各項政策的改革。當然您可以視您的能力給勞陣更多的支持,您可以選擇任何形式支持勞陣。

影像紀錄

勞動數據

勞動數據

勞陣定期透過蒐集並公布各項勞動數據,以圖表的方式深入淺出,整理出目前整體社會所面對的問題,是關心時事的你不可或缺的資料庫,目前以一期四篇的方式刊載於勞動者雜誌。

iLabor頻道

勞工權益諮詢

台灣勞工陣線

地址: 台北市林森南路4-2號4樓

電話:02-23217648

傳真:02-23914232

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粉絲專頁

訂閱文章

THELABOUR